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东开发开放已经十周年。过去的十年,是浦东面貌日新月异的十年,也是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十年来,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以金融、商贸、交运、信息、房地产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年,我国有望加入WTO,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开放,浦东新区也将展开新一轮的开发开放。下面就新世纪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谈一点看法: 浦东开发开放战略 促进了上海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九十年代初,根据中央提出的开发开放浦东、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上海确立了…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祖国,其政治意义是极其深远的,为此,我作为上海的律师也为此欢欣鼓舞,回归后的香港与上海的联系,随着上海国民经济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以及历史上沪港两地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沪港建立三个中心已成为沪港两地的共同特点香港自60年代后经济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国际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从上海来看,历史上就曾经是远东的贸易。金融中心,有“东方之纽约”和“远东第一都”之称。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落后了,直到1990年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提出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海城…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09,(10):26-30
自《上海经济》八月号刊出“第二个浦东——上海大虹桥发展战略构想”后,短短一个月内,“大虹桥”已经超越了金融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媒体与舆论追逐的新焦点。巨幅海报随处可见,宣传报道纷至沓来、专家官员百家争鸣。“大虹桥”被冠予“第二个浦东”、“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载体”、  相似文献   

4.
1992年前,深圳作为中国最早的特区,在金融业改革和开放的历史上创下了诸多"中国第一":1987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1990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深交所;199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非国有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1992年以后,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金融业迅猛发展.眼下,上海已形成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成为了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集聚地.而同期深圳金融却发展甚微.平安保险的研发总部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建一个"并行总部",招商银行把信用卡中心放在了浦东,一些基金公司也把注册地迁到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1年下半年停止新股发行,原定2000年在深圳开办的创业板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5.
蔡金鹏 《特区经济》1996,(12):51-52
<正> 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在量还是质上,深圳特区的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圳特区金融受惠于特区金融政策以及其它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深圳金融优势具有相对性,即政策效应的相对性.中央给予深圳特区的各种特殊政策和措施,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相对传统体制,相对广大非特区而言的.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原为特区所独享的政策必然普及到全国,相对而言,特区所具有的特殊政策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经济发展,深圳特区已不可能再靠享有优惠政策和延用外延型的扩张战略来形成深圳的比较利益优势.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基础和宏观环境的同时,深圳还面临着许多特有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协调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 一、深圳企业深化成本管理改革的压力与动力 1、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 众所周知,深圳企业一直以来享有国家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如所得税特区只是15%,此外外资企业有许多减免税收的好处,这些政策都是特区企业成本较低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发展重点向中东部转移,取消许多给予特区的特权,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出口退税应下调,增值税统一,无形中对于占深圳企业60%以上的外贸出口企业来说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末浦东建成国际化经济框架的战略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浦东开发开放造成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浦东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具体化并为实现新阶段目标而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目前处于世界经济历史性飞跃与国内体制阶段性转折的时刻,浦东应当提前在本世纪末建立起国际化经济框架,并在2010年形成较成熟运行的国际化经济机制. 一、转变观念,平稳实现从“政策时代”到“体制时代”的过渡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是以设立经济特区为重要标志的,浦东开发也是从特殊政策开始的.15年来,由中央向地方放权,依靠特殊政策,各地获得经济发展与吸收外资的特殊条件已成为一条主线.上海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东西联动,以东促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浦东的优惠政策.1991年五大改革的推出,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中的一个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这就是在改革形成区域发展导向机制的同时要求建立起中央的宏观调控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浦东新区要争当高科技产业化的领头羊开发开放浦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90年代初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浦东开发开放的目标是要推动上海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建成能够参与对世纪国际竞争的经济中心城市。因此,开发开放浦东是一项国家战略。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浦东新区为“振兴上海、服务全国”应作的贡献。1.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是浦东新区增强为全国服务能力的需要。当代世界是高科技迅速崛起主宰经…  相似文献   

9.
<正>一、深港经济关系对接的内容 深港经济关系对接,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深圳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因为香港回归以后仍然保留独立的关税区自由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特点,推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50年不变,赋予香港“特别行政区”地位,除国防外交以外香港得以高度自治,那么深圳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使香港稳定繁荣,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呢? (一)制度政策方面,深圳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一,争取中央的优惠政策,以利于香港平稳过渡。有人主张取消特区,把国内地区经济差距归咎于特区,这是不公正的。其实办特区已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普遍办法,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各类经济特区已突破800个,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0%以上。因此,全方位开放后,中央仍然要给特区特殊政策以保证顺利与香港接轨。第二,加大产权改革的力度,推动产权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当前的重点一是大力进行企业兼并、产权转让和依法强制性破产,通过产权市场消灭国有企业亏损;二是划清在股份制  相似文献   

10.
浦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龙头”、窗口,凭借其独特的综合优势和中央及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成为世界各地投资者的乐土。新区发展的初期,中央投资较少,给的只有优惠政策,其中主要是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新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仅为15%,并有“两减三免”等的优惠,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有较充足的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而且有效地培育了新区税源。截至1999年10月底浦东新区共吸引来自66个国家5869个三资项目,总投资达291.1亿美元,合同外资113.93亿美元。浦东的开发开放也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世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四沿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尤其是浦东开放开发的大举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心明显东移,广东“先行一步”的优惠政策的“边际效用”出现递减之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今的上海实行了比特区还要“特”的大开放政策,成为一块资金流入的“经济洼地”。上海正昂起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重建远东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优势并带动长江经济带龙腾。以天津、山东、辽宁联手构筑的环勃海经济圈也全线出击、外引内联,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竞技中赢得优势。具有跨国开发特征的图门江三角洲开发区锐步向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又一“热地”。  相似文献   

12.
铅口县与港方合资在深圳兴办“深圳进达服装有限公司”,为期20年,享有特区全部优惠政策。公司不仅可以自行组织生产和销售,而且还可以凭借自己所获得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3.
东上海外来民工问题的现状与思考张凤翔自从199o年4月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四大确立把上海建成二十一世纪“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目标后,四面八方的人流不断涌向黄浦江两岸,这其中不仅有国内外携资控款的客商和身怀本领的技术管理人才,而...  相似文献   

14.
画饼乎?梦境乎?─—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步履维艰王健刚鉴于我国要通过浦东的开发开放,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笔者对台湾提出的“亚太区域营运中心”计划自然格外地关注。近一时期,借台湾中山大学。(工商时报)等一些学者来沪进行学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九七”的临近,如何做好深港金融衔接,促进深港经济共同繁荣,是我们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深港金融衔接工作: 一,建立市场化的全融体制,与香港金融体制相衔接。建立市场化的特区金融体制,是做好深港金融衔接的一件重要工作。香港经济是一种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香港金融是一种自由开放的市场金融。香港金融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商业化,二是资金商品化,三是利率市场化。香港银行“三化”的金融体制,是与香港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深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要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制与之相适应,与香港金融体制相衔接。深圳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制,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积极投入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今年上半年,新区管委会提出浦东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的工作(以下简称“创模”),在1999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区和2000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区的基础上,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要求,力争在2000年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一、“创模”是浦东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创模”是浦东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国90年代发展的重大战略,要为上海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发展空…  相似文献   

17.
浦东开发使东上海大变样□余承农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已经走过了六年不平凡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浦东开发是面向世界的”。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  相似文献   

18.
上海拥有“海纳百川”、深度开放的历史传统。浦东大开发以来,上海是“体制内开放”的先锋城市,金融、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上海的领先势头放缓,绕道而行的“体制内开放模式”面临“制度性衰退”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19.
微信圈流传一句话:(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京津冀。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珠三角带起来了,把“中国制造”带进了世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上世纪末中国经济已不能满足于仅仅以世界工厂的身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她需要几个有资格、够条件面向国际的金融、贸易和经济都会城市,可以与世界进行经济对话,这便有了“90年代看浦东”。浦东的开放开发,带领了长三角的崛起,使上海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城市之列。而今京津冀一体化话题持续发酵,并在这个春天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号工程,背后的驱动力仍然是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进阶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云南、河北两省加强与上海、浦东的经济合作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辐射长江,服务全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浦东开发打“中华牌”,吸引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各地的企业来浦东投资,密切浦东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贯政策。八五期间,中央各部委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