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加速淡化,这意味着第—代经济特区正在结束,同时第二代经济特区正在开始。目前国家已基本调整了特区政策,第二代经济特区将如何发展,这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一、经济特区升级换代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掌握阶段性就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这里我们分析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目前特区优惠政策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正是特区发展阶段性的—个明显标志:特区已经升级换代,已经从第一代进入第二代,这就是说,我国经济特区的升级换代自有本身的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从处于思想形态时起,就带有利用外资开发落后地区的初始目标,特区进行这方面的试验获得成功,就必然要向特区以外的地区扩展,去改变其他落后地区的面貌。经济特区起步后仅用3—4年时间的试验就证明了这样一点:必须把利用外资同本国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国家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早在特区还处于奠基阶段时,就开始扩展到特区以外的地区去。搞点特殊优惠政策,就可以收到利用外资开发本地经济的好处,内地逐渐照着特区的办法做,纷纷成立经济开发区或开发试验区,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到了90年代初期已基本形成。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对经济特区提出?  相似文献   

2.
陈仲伯 《湖南经济》2003,(12):16-17
从1991年我省创办高新区以来,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高新区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聚集优势得以形成。2002年,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55.79亿元,利税55.65亿元,出口创汇4.3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的61.27%、57.35%、53.69%,高新区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综观全国高新区的发展,高新区总体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二次创业”的核心就是实现高新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当前,我省高新区产业设施和产业规模有差距,总体处于“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共同推进的阶段,进一…  相似文献   

3.
雷强  刘冰 《特区经济》1996,(11):10-13
<正> 一、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及发展潜力正在减弱回顾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广东三个特区能创造今日之辉煌,虽然各有各的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过程,但是分析原因,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二是特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广东特区的政策优势及与港澳经济合作(如制造业合作)的潜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4.
创业风险投资在一个国家(地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集约型增长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贵州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贵州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变发展方式对就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发展方式转变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当中,服务业的比重比较小,到目前为止,服务业的比重还不到50%,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就业的压力一直很大,但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把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能够吸收更多的就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吸收就业的能力逐步不像以前那么高,因为我们过去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就业的,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这些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来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创新,这样使它能够保留吸收就业的一部分,但是更主要的一块可能是依靠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场经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1993年下半年,我们根据温州变化的实际,在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工作思路上都作了进一步的调整,确定了全市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量的扩展转到主要依靠质的提高上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从三年的实践来看,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有效地促进了温州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十分明显的。一、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是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一、汕头特区同其他特区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距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区位条件不同。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而汕头偏于粤东一隅,地处“省尾国角”,显然,地理区位优势不如深圳、珠海。 二是体制、政策不同。全国沿海4个特区中,汕头起步晚了一年,且只被批准搞一个1.6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以后经过两次扩大,才使234平方公里的市区成为特区,而这一过程跨越10年,直至1991年才实现。小特区与大城市长期并存的体制,无疑给汕头建设带来诸多难题。而深圳一开始就确定为外向型、综合性、多功能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一步到位。珠海也先于汕头于1988年扩大了特区范围,理顺了特区与非特区的关系。厦门早在1984年就被允许朝有限度自由港模式发展。并且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深圳和厦门已成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并具有地方立法权,享受了国家给予更优惠的金融信贷、财税等政策待遇,但汕头仍然是地级市建制,至今并没有地方立法权,这些政策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汕头特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祝福与希望     
2001年,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云集武汉,吹响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号角.这一年,<中国高新区>杂志创刊.她的诞生具有特殊意义:火炬计划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这么一个阵地全心全意为高新区的发展鼓与呼,需要有这样一个媒体,通过实践总结,理论探索,去引导全国高新区实践"二次创业",实现温总理"四位一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理论范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民营企业进人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由于企业二次创业时所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于企业初创时的环境,昕以需要企业采取与一次创业时完全不同的策略。正在推行二次创业的不少企业由于没有搞清二次创业的实质,提出了错误的目标,加上缺乏理论的指导,依然沿用一次创业时的种种做法,致使二次创业并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很多企业陷入了“不搞二次创业就是等死,搞二次创业是找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杨英 《特区经济》1995,(10):31-34
<正> 一、特区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体系的现状评价1、特区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体系的现状特点.十多年来,中国各经济特区灵活地借鉴国外举办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吸引外资及指导外资投向的管理体制,通过大量地吸引外资,有效地促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外资引导、管理体制均形成于由“计划”向“市场”转化的时期,故或多或少都带着“计划”的烙印.其特点如下:(1)缺乏系统性.有效地吸引和指导外资应该靠一整套由多个层面且成系统的管理机构和政策措施组成的体制作保证,然而,目前中国特区这一体制尚缺乏系统性.首先是各经济特区缺乏切合实际的整体规划,对外商的投资引导没能形成一种明确的指导思想,造成众多低层次的重复引进现象;其次是因政策主体包括有中央、省和特区三级政府,三者之间及各级政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又没有理顺,“块块”、“条条”矛盾大,常常造成政出多门,既有政策“真空”,又有不少政策矛盾;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的竞争力,而创业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创业所需要依靠的最主要的创业群体。创业行为是由创业意愿决定,科学化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探寻其关键的影的因素,并就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提出有针对性的指施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通过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创业政策越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二是应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创业教育;三是TPB在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和创业意愿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特区产业政策的一般考察 依据现行的经济体制,我国产业政策的含义可概括为:政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依此而论,特区产业政策的含义应该被概括为: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对特区产业及其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稍加区分,把那种为优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有效调整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而制订或采取的经济政策,称作国家产业政策;而把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促使特区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所专门制订或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称之为特区产业政策。特区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间的关系,是以区域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间一种局部与整体关系为基础的:特区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区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为基本前提,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特区产业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是特区产业政策与某类产业政策比如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东湖高新区,正面临"二次创业"的历史转折期,希望通过高端人才的集聚,把光谷打造成中部地区创业创新最为活跃、顶尖人才向往集聚的洼地。本文通过对东湖高新区"国际人才特区"建设现状进行的SWOT分析,结合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提升"国际人才特区"建设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彭朗辉 《特区经济》1994,(12):20-21
<正> 一、海南特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经济特区,如何在经历新一轮经济改革和调整之后继续保持和巩固大特区已有的优势,并努力增创新优势,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海南现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参与国内产业分工的程度很低,有明显的岛屿经济特征。加速开发建设海南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严重缺乏,在国家不可能直接投入大量资金的前提下,出路在于大量吸引岛外资金,而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海南的投资环境及其优惠政策;二是海南金融机制及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从海南目前的情况看,经历建省办特区6年来尤其是1992—1993年超常规发展,海南的基础建设大为改观,投资环境大幅度改善,海南特区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明显优于内地和其他特区以及开发区,为大幅度吸引岛外资金不断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外部条件。海南金融这几年随着特区开发建设的发展,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金融业务几十倍地增长,金融机构密布,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这些对于促进海南大特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新一轮经济改革和调整之后,海南政策优势将逐步削弱,金融领先地位下降,甚至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海南金融界当前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压力很大,任务繁重。因此,进一步在改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 香港因素,作为影响深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甚至决定因素之一,如何利用,成了设计深圳发展的重大策略问题。在特区政策优势日益弱化的今后,深圳要完成第二次创业的艰巨任务,就尤其需要做足香港因素的文章,慎重选择发展策略,更好地增创特区新优势。这里,笔者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策略之一,认识香港因素,设计深圳未来 一方面,由于深圳毗邻香港,是香港与内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两地之间又有着紧密的人缘关系,这就决定了香港在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考虑香港因素的这种影响,我们就既不能理解深圳飞速发展的过去,也不能正确设计深圳灿烂的未来。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比尚不能说有了恰如其分的评估,这给科学决策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向不能说没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围绕“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已进人深层次、全方位的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开始形成。作为改革的先行者、试验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新机制,实现新突破,寻求新的发展,已迫在眉睫。实施高新区“二次创业”,实现发展思路的转变,已势在必行。一、由初创时期的政策优势向依靠新的体制优势转变高新区创建初期,国家、地方均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扶持,特别是财政税收政策的大幅优惠,形成了高新区巨大的优势,象一块磁石吸引了大批的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国务院在珠海市召开了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李鹏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鹏总理重申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政策不变。并强调指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是在新的形势下,对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特区要牢固树立二次创业思想。”为我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特区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创业和如何进行第二次创业,成为目前经济特区的热门话题。在谈论经济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话题中,有一个对经济特区经济形势如何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蔡金鹏 《特区经济》1996,(12):51-52
<正> 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在量还是质上,深圳特区的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圳特区金融受惠于特区金融政策以及其它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深圳金融优势具有相对性,即政策效应的相对性.中央给予深圳特区的各种特殊政策和措施,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相对传统体制,相对广大非特区而言的.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原为特区所独享的政策必然普及到全国,相对而言,特区所具有的特殊政策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经济发展,深圳特区已不可能再靠享有优惠政策和延用外延型的扩张战略来形成深圳的比较利益优势.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基础和宏观环境的同时,深圳还面临着许多特有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协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后危机时期制高点的国家战略,赋予了火炬计划“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认为,“一次创业”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先导区、示范区,“二次创业”告诉高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志区和核心区。因此,无锡高新区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总结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春华秋实,艰苦创业,从阡陌纵横的乡间田野到初步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区,浦东依靠政策带来的大量投资,拉动了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今天,政策的优势已经弱化,新一轮的发展需要一个"支点"。作为"先行先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浦东一直在思考,"二次创业"的突破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