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006-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特征分析,发现激励方式以期权为主且形式过于单一、业绩考核对财务指标依赖性较强、激励有效期设置过短且授予间隔过长是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设计中存在的可能影响激励效果实施的关键因素。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可以从选择合适激励方式并尝试混合激励、合理选择业绩指标并完善业绩考核体系、缩短授予间隔并促进股权激励常态化三个方面的改善,提高目前激励方案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9—2011年上半年公布股权激励方案且正在实施的深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果,即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通过市场对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公布的反应,发现市场对于股权激励往往是积极的,具体体现在方案公布后,上市公司会存在超额收益,但这超额收益是短期的。对于股权激励前后公司财务绩效的分析,将同一行业中拥有相似规模,并且没有采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比较的对象,比较后发现,一般采用了股权激励的公司财务基础都比较扎实,并且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以下简称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政策体系,2006年9月30日,国资委制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印发之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4.
郭胜波 《企业管理(北京)》2023,(4):68-72
<正>建立与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中长期激励体系,对企业核心人才价值给予合理回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定位,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存在不同的激励导向和制度规制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从2005年9月26日第一条股权激励方案开始,截止2010年12月31目的共198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了的222个股权激励方案作为初步样本进行整体分析,得出虽然熊市下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动力更大,股东希望借此激励管理层提升公司业绩,但是基于市场行情和未来的悲观预期,股权激励方案停止实施的概率也很大。从总体样本中筛选出98家公司公布的98个董事会预案公告作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公布董事会预案事件所引起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股权激励事件有显著为正的短期市场效应,投资者将其视为利好消息。而公告日前两天就出现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说明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提前泄露和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这一内部中长期激励制度入手,结合近期宝钢制定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探究这一内部激励制度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这一特殊形态企业中的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期对今后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伊利股份行权期为2006年12月~2013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伊利股份实行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发现,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是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博弈的产物,其中福利效应占优,该方案具有对管理层历史业绩进行补偿的性质,股权激励因此陷入了博弈困境,对其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监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将公司的长远发展、股东的长期利益与管理层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这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尤为重要。尽管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了相关制度,但现阶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却仍面临着以下问题:①股价非市场化使股权激励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现阶段的股票价格还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股票价格也不是显著相关。即使经营者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利润,他们也可能通过期权获取收益,甚至出现公司效益下降但经理人报酬却大幅上升的反常现象。这种环境会诱导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分关注本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2001年度及以前的年度报告,截止2001年底,共有86家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其中,明确披露具体实施时间的有54家,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分别有3、2、3、3家企业开始股权激励的实践,从1999年起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开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并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各界纷纷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股权激励的方式,从中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质量,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成为重要课题。财务竞争力则具有提升公司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山东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部分代表性的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构建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当前情况看,激励机制不健全是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低下、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股票期权的风靡,尤其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法,也许是过去十五年公司治理和公司激励制度最大的变革。但由于股票期权制度本身理论上的缺陷和我国银行业的实际问题,这一激励机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应用较为困难。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激励制度,即将EVA(经济增加值)融入股票期权的虚拟股票期权激励体系。虚拟股票期权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在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股市的下跌,国内各证券公司的自营风险逐步暴露出来。这也为我国证券业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课题。本文主要对VAR方法介绍,以及VAR在股票市场上的应用分析,以供投资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并购行为会受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介绍了市场驱动公司并购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对我国市场驱动上市公司并购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丹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2(4)
以特定行业388家国有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样本,在界定过度投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上,选取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产品市场竞争三方面,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的增加使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股权制衡对投资过度有制约作用;地方控股较中央控股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但不显著。董事会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大陆1394家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7年期间5576份年报,分为熊市悲观样本组与牛市乐观样本组,用Givoly&Hayn(2000)的应计项目模型和Ball&Shiva-kumar(2005)的应计项/现金流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熊市悲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低,会计盈余下降周期与熊市悲观周期吻合;牛市乐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高,会计盈余上升周期与牛市乐观周期一致。上市公司经营者(代理人)操纵应计项目以及刻意安排应计项目在牛市与熊市之间回转,使得熊市悲观周期会计盈余被低估而牛市乐观周期会计盈余被高估,以迎合投资者(委托人)牛市过度乐观而熊市过度悲观的情绪和盈余预期。 相似文献
17.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的假设,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综合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但其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8.
19.
一直备受关注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全面提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我国10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与背景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此轮改革的目标与步骤,分析了影响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42家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2三年的相关报表数据,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而归纳出目前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在披露内控缺陷信息时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