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碳缘政治”正悄然显现,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别: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能源依赖进口的发展中能源进口国,依赖化石能源出口的资源国。这“三个世界”已经并将继续围绕着“双碳”进行一轮接着一轮的博弈。西方国家“碳缘政治”至少有三重目标:继续引领世界,保持领先优势;利用低排放优势,广泛榨取碳利益;扼杀化石能源出口国经济。“碳缘政治”下,发展中能源进口国威胁与机遇并存,资源国应对左支右绌。中国应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间的差距;继续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保证能源安全;把控“双碳”推进节奏,争取自身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并特别强调要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网,但化石能源仍占我国能源结构主体地位,能源转型窗口期短、任务重、技术挑战大。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当前,我国能源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化石能源仍占主体地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风电、光伏增长迅猛,水电、核电稳步增长,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网,油气“全国一张网”格局初步形成,储能规模和占比不断上升,氢能产量居世界首位,消费端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节能降耗难度高。  相似文献   

4.
满娟 《中国石化》2010,(7):52-54
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等相继大规模地进入了人类活动领域。能源结构的演变推动并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全球气候。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世界能源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启示 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清洁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一次能源结构多元化.煤电在发电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燃油发电量比重大幅下降,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呈上升趋势.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石油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王导地位,煤炭、石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一方面能源需求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按照目前的能源储量和开发强度测算,世界化石能源平均可开发时间还不足百年.另一方面,能源结构向清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并重"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能源与环境问题对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如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以及碳排放、碳关税、碳交易等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测算了河北省1980~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对其进行了分解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碳排放量环比增速进行了不同种类化石能源的分解测算;第二,基于LMDI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变动量进行了四种效应分解,分别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并从效应贡献量及贡献率两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北省1980~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一直趋于上升,煤炭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环比增速变动相对平稳,石油、天然气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环比增速变动幅度较大。对碳排放变动量的效应分解方面,经济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变动量的作用显著且贡献率较大,碳强度效应和人口效应对碳排放变动量的作用不够显著且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局势动荡,整体局势可控;地区经济整体复苏,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区国家顺应世界能源转型趋势,调整对外合作政策。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仍需依靠化石能源行业,新能源开发还未列入各国的投资重点。中东地区14个国家均已于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截至2021年底,除伊朗和也门外,这一协定在其他国家均获得批准。但仅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巴林计划分别于2050年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目前,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地区的能源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油气资源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在发展油气业务的同时,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氢能等方面都获得一些进展。同时,国际大石油公司积极开展与地区资源国的绿色低碳合作。该地区的激励措施不足、缺乏碳税制度、化石能源补贴较高等影响能源转型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15%、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由于非化石能源份额扩大将降低经济的碳强度,这二者存在较强的联系。基于过去30年的发展轨迹,综述了经济、能源与排放指标的变化,建立解析式来衡量指标间的互动影响。分析表明:非化石能源份额目标与能源强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抑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水平。从这一意义上,经济与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这将对我国能源体系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于我国能源储备实际,稳步实现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的发展困境,并为煤炭企业转型提出了建议,指出应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发展挑战,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重视人才培养环节,助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气污染80%以上是直接和间接地由化石能源燃烧排放造成的。这些污染物主要是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由此形成的2次和3次污染物,比如硫酸盐颗粒和硝酸盐颗粒。换言之,我国大气污染的罪魁是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这个问题再也不能回避了。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下半年以来化石能源价格飙升,它与新冠肺炎疫情一起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引发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转型初期偏于激进的去碳措施,缺乏在多种负面因素叠加时能源供给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一曲折启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以多能互补对其供应“填谷补缺”。对化石能源的削减应在此基础上“先立后破”、稳中求进。能源转型是个艰巨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处于化石能源时代初期(煤炭时期)的中国更要经过石油时期、天然气时期而进入非化石能源时代,这个历史进程可以加快但难以逾越。中国的能源转型必须从能源构成现状和资源基础出发,以是否能促使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为检验标准。为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中国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要补足油气供应的短板,重视煤炭清洁化并发挥其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化工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同时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用户。在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下,针对化工行业能源利用特点,从技术角度对化工行业用能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行业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80~2012年间,全球CO2排放量中约80%来自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对于暂居CO2排放和能源消耗之首的中国,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CO2排放量比例更是高达90%。扭转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被动局面、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正态演进,既是化解短期内节能减排压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长期内实现能源系统清洁化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文以全国及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结构———CO2排放强度关联模型,分析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同CO2排放强度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从能源消费结构演进视角探讨了区域节能减排的路径和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能源消费的增长(除前苏联以外)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已经稳定在略低于3%的水平。各种燃料的消费增长率亦趋于稳定。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长最快,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与煤炭竞争,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各地区的能源消费也稳定增长。除非经济增长出现偏差或者在能源价格、技术和政策方面发生大的变化,否则,以上趋势都将持续下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储量数据均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几种资源不可能出现潜在的短缺。对能源资源的分析表明,目前探明的资源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并且近几年的资料证明,资源的发现量大于消费量,关键问题与其说是资源,倒不如说是成本和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轶群 《中国石化》2008,(11):37-38
随着石油价格在近两年的不断飙升,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石油时代,所面临的形势是地球上被称为乌金的煤炭以及称为黑色金子的石油等化石矿物能源越采越少。而与此同时对能源的需求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逐年增加。而且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也使得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想各种办法积极应对这些挑战,而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所熟悉的水能、  相似文献   

17.
非化石能源绝大多数不能直接被人类使用,除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以外也不能被加工转换成汽油、焦碳、氢那样的“含能体能源”而被人类使用,大部分的非化石能源只能被加工转换成电力、热水、蒸汽等“过程性能源”,其中用于发电的一般可占到80%以上。因此,发电燃料中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可以作为电力行业与上述国际承诺进行对接的新的经济技术指标(简称“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例”)。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作为可能最晚达峰的化石能源,较长的资产投资回报周期意味着当前的重大投资必须考虑碳中和情景,这样才能避免锁定效应.能源转型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侧分散化、能源需求侧电力化、能源供需交互数字化和能源技术低碳化.未来天然气消费可能出现新消费场景,即交通领域呈现"人·车·生活"和"货·车·生产"双生态圈融合态势,工业领域呈现原料、燃料、新材料"三料一体化"方向发展态势,用能领域呈现从多单位独立计量到碳单位综合计量态势.需用逆向思维探索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的路径,提出在产品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三个层次的融合发展路径.建议以有为的长期政策提升天然气跨界储备能力、以开放式创新促进能源融合相关技术研发、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强化商业模式研究、以生态链建设为手段提升全生态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中国能源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重心由生产领域逐步转向生活领域,对能源的需求也由对量的追求转变为对质的要求.预测期内,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一次能源需求将于2040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中国能源系统将不断朝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多元的方向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将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将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2023年,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能源价格中高位徘徊、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多种因素持续交错叠加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聚焦能源安全保障、促进多品种能源融合发展、能源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耦合协同、推动天然气加快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布局和规模发展。2024年,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促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电力市场与新能源发展;加快碳市场体系建设,遏制碳排放上升态势,最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