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初步考察了目前较少研究但却深刻影响着中国外交讨论的两种心态——中国中心主义与美国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心态导致我们不能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以及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并且缺乏客观了解其他国家的动力。中国中心主义心态还导致我们认为中国"天赋伟大"。中国人的美国中心主义是一种对美国的近乎迷恋,即或者盲目崇尚、或者盲目敌视的心态。它使得我们几乎将美国看成中国国际环境的全部,或至少是唯一的中心。它也使得我们(包括一些很"反美"的学者)不知不觉地完全接受美国思维定式,并将对其他国家的交往都看成是为中美关系服务的。最后讨论了如何削弱这两种心态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者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初步考察了目前较少研究但却深刻影响着中国外交讨论的两种心态——中国中心主义与美国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心态导致我们不能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以及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并且缺乏客观了解其他国家的动力。中国中心主义心态还导致我们认为中国"天赋伟大"。中国人的美国中心主义是一种对美国的近乎迷恋,即或者盲目崇尚、或者盲目敌视的心态。它使得我们几乎将美国看成中国国际环境的全部,或至少是唯一的中心。它也使得我们(包括一些很"反美"的学者)不知不觉地完全接受美国思维定式,并将对其他国家的交往都看成是为中美关系服务的。最后讨论了如何削弱这两种心态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6月17日,美国时间6月16日,这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对美国五河电子公司第三方诉中国彩电企业倾销案做出初裁,如果初裁结果认定,中国对美的彩电出口没有对美国本土彩电业造成损害,该案也就不了了之。但假如出现相反的结果,那么,美国商务部将开始调查,并将于2004年2月6日经美国贸委对倾销侵害进行最终裁决,进而美商务部将随之征收时限长达5年的高额反倾销税,对中国彩电业来说,这无疑将是又一次雪上加霜的致命打击,那么中国彩电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作为世界五大投资国之一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方兴未艾。1994年,美国四大联合企业——通用电气公司、电报电话公司、IBM公司和杜邦公司将向中国增加投资8.4亿美元;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于3月在华设立“中国业务部”,摩托罗拉公司也将对中国再追加投资1.3亿美元。美国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带来了一批技术档次高,能填补国内空白,有助于中  相似文献   

5.
《特区展望》2003,(1):18-18
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表示,认可内地机构投资者(QDII)及中国预托证券(CDRs)的推出并没有时间表。QDII将允许境内投资者买卖海外挂牌的股票。继管理层早前表示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12月开始参与A股市场后,市场揣测QDII亦将出台。CDRs则仿效美国预托证券(ADRs)。但该投资工具在中国的运作亦异于美国,因中国实施资金管制,禁止居民投资于海外资产:CDRs让中国投资者投资于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但ADRs则让美国投资者投资于海外公司。QDII及中国预托证券推出没有时间表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贸易。不难发现中国顺差更像是针对美国的。实际上中美贸易顺差的数额比中国顺差总量还要大。这意味着如果将美国划去。中国对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进口要大于出口。[编按]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10月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重建美国制造业"成为两位候选人的热门议题之一。在CNN主办的电视辩论中,主持人甚至追问奥巴马和罗姆尼,应该如何说服苹果公司将其在中国大陆的生产线移回美国,挽救美国经济?《纽约时报》提出:既然苹果曾经在加州生产电脑产品将近20年,现在为何不能回到美国制造?该报将美国和中国工人的工资进行比较计算,认为将iPad和iPhone产线从中国移回美国,只会让iPhone目前超过50%以上的毛利率降到30%多,这样的获利数字其实还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8.
刘佳玮 《中国经贸》2010,(10):133-134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里格曼再次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风口浪尖。克鲁格曼认为,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了,这无疑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他将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归咎于是中国的责任,并认为是中国助长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而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认为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于储蓄不足,呼吁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源自于何方,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究竟大还是小呢?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呢?本文就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美国经济快速走弱,中国势将于明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这比预期提前了4年。这一巨大飞跃是由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透视(Global Insight)提供的预测所显示的。中国明年将占全球11.783万亿美元制造业增加值的17%,而美国将占16%。去年,美国仍名列榜首,占全球总值的五分之一。中国位居第二,占13.2%。  相似文献   

10.
曾光 《辽宁经济》2003,(2):23-23
中国——最令世人瞩目的国家终于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组织的一名成员,这对于美国的商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农业。在所有美国出口产品中,农业将从中国加入WTO中获得最大的实惠。北京同意消除所有贸易非关税壁垒,修改卫生检疫规则和国内税收政策以达到WTO标准。所有农产品税到2004年将平均从22%降到17%。对于某些产品,包括畜牧产品、水果、日用品等关税将降到14.5%。一旦协议正式执行,美国对中国农业出口可能会达到每年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晋美 《民营视界》2004,(7):29-30
近20年来,中国民间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中国家庭都有子女或亲戚在美国留学或移民,美国也几乎家家都在使用中国的产品。但是,中国民营企业有计划的走进美国应该说是刚刚开始,但它在今后20年内将会形成一股潮流,而且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企业走向国外远比出国留学移民或产品出口复杂得多、中国企业希望能比较顺利的进入美国,就需要了解很多新情况,学习很多新知识,建立许多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3日】美国政府日前决定,将改变23年来的一贯做法,开始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此举一出,将有可能促使美国制造业针对它们的中国竞争对手发出更多的不满。  相似文献   

13.
动态     
中国软件首获外国政府推荐;美国起诉国内维生素企业;中国城首次开进韩国;中国玩具哨子欧洲遇阻;科威特与中国开展石油合作;日本福冈将设中国商品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4.
速递     
《上海国资》2014,(1):10-11
<正>焦点中国或成为全球量大贸易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这一历史性关口,高达4.16万亿美元,或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根据美国的官方数据,2013年前11个月,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53万亿美元。除非12月美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一倍,否则,美国将失去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桂冠。而相比之下,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入世"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长:中美经贸关系不断扩大;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力下降,中国实力上升;中国的崛起将给国际体系带来合作。美国应客观的看待中国崛起,即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问题,中美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相似文献   

16.
10月,我们再次听到来自中国汽车业的令人振奋的消息。继2009年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之后。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销量增长已经超过39%。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将超过美国历史上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3.0     
彭晓光 《环球财经》2009,(10):44-49
我们之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把中国模式未来的道路升级为3.0版,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在深刻总结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问题;在完成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总规模,将在1~2年内超过日本,并很有可能在10~20年内超过美国。虽然届时中国的经济质量与综合国力依然同美国存在差距,但这还是将构成世界经济史100多年来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8.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使本来经济已经放缓的美国雪上加霜,同时受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均出现不同幅度的放慢,世界经济遇到新的困难。而另一方面,中国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于是,海内外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将使中国市场有望成为资金避风港,吸收外资。那么,中国市场作好准……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34-34
据“中央社”报道,蒙代尔9日在接受卑诗省西门菲沙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时,针对中国经济发表演说。蒙代尔表示,中国经济将在25年内凌驾日本,在50或60年内强过欧洲。但在本世纪内,中国经济不会超越美国。但中国经济扩张的程度,使得一些竞争对手惴惴不安,特别是与中国贸易呈庞大逆差的美国。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镇》2004,(12):12-14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策略呢?不断壮大的中国经济带来的竞争,中国巨大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这些正导致美国投资界产生分裂。一些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正在脱离制造业,它们将投资转向了餐馆等服务业,而其他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则正在购买美国的制造企业,然后将生产业务转移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