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虽然拥有优良的资源禀赋,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仍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在泛长三角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争相讨论安徽在担当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要素条件着手,分析安徽省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中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前,长三角已发展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对于增强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客观上存在着地理发育的延展性、生产要素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发展水平的梯度性和区域文化的相通性。在区域分工合作中,安徽可以在打造泛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以加快其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皖江城市带又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本文从要素禀赋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安徽在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空间问题,认为双方合作空间非常巨大,而且对双方是一个互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文化认同建构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需要区域文化认同的建构。安徽与长三角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归属性"文化认同的基础,紧密的资源互补需求和经济联系为"回应性"文化认同建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驱动着"功能性"文化认同的形成。此外,还应积极构建新形势下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同的"泛长三角意识",给区域带来福祉的主流文化,泛长三角地区多样性、互补性文化的交流与认同等。 相似文献
5.
论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经济核心区域,已成为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共识.泛长三角作为我国旅游发达的地区,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系统梳理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内涵以及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区域自成立以来,合作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文章通过对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论,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长三角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生态环境等压力逐渐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迫在眉睫。皖江城市带具有毗邻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体系健全,与长三角地区产业互补性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模型测算了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行了省际之间的比较,得出了技术进步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安徽的优势出发;接着分析安徽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几点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互通有无,增强资源的流动性,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两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安徽参与长-Z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安徽的优势出发;接着分析安徽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几点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互通有无,增强资源的流动性,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两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分工是区际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是区域经济利益增长要求在空间的具体体现,是突破单个区域资源与生产率限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区域分工形成的客观基础是区域差异和对大区域整体利益的追求,即利益是驱动区域分工合作的根本动力。就安徽融入长三角对策选择的问题,应用博弈分析的原理,分析区域分工的动力机制以及区域政策对区域竞争和分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区域人力资本的发展。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要实现苏浙皖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必须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出发,结合各省市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供求现状,实现高中低端各个层次及三次各产业人才合理分布,以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效用。安徽省要融入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也必须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定位,结合本省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制定相应战略,提高自身人力资源实力,助力泛长三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状况及安徽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关对策:"虚""实"结合;加强制度化建设;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立足于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克服"瓶颈"因素;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欧盟、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当今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成功的典型,从区域合作开始到一体化进程,开启和引领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泛珠三角区域自成立以来,合作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文章通过对欧盟和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论,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金融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金融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一体化也有一定发展,但金融一体化明显相对滞后,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本文构建一系列的金融发展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内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以揭示区域内金融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多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造成了长三角区域内生态环境被破坏,土地资源紧张,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问题凸显。相信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区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确立共建共治的体制机制,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在总结合作成就的同时,认为合作或协作的程度还不高,在区域合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合作发展机制还很不完善,距离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最后从组织机构、制度约束和具体合作内容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加速中部崛起、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背景下,推动安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创新运行模式;实现生态共建、产业协同;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城市群发展联动,构建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沪苏浙皖为范围的泛长三角区域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掌握泛长三角区域的工业定位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以泛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背景,在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和集聚的视角对泛长三角区域的工业定位进行研究。就结构而言,上海市和江苏省存在强竞争关系,上海市与安徽省存在强互补关系;就集聚而言,上海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江苏省的中高端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浙江省的传统加工业,安徽省的资源导向性工业成为各自的主导工业,集聚迹象明显。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结构与集聚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加强横向和纵向协作,加快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升级和联动。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的、产业的和制度的一体化,三个一体化丛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