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率衍生工具与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局限性,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业运用和推广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提出将金融衍生工具用于控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作为传统风险控制方法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莉 《全国商情》2005,(11):20-2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凸现,持续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了持续期管理银行利率风险的利与弊,指出引入持续期管理是有益的,也是必然的。但是持续期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普遍应用还需要其它金融体制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加强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吉林省地方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综合性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政策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金融业如何推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及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若干金融约束,最后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金融优化与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巴塞尔协议强化了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对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安全运营应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加大风险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制度,利用市场的各类信息数据建立互通和完善信息平台,以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凸显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由于技术、人才等限制,普遍对利率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本文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与久期缺口模型,探索研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希望对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较弱的自身实力和非完全市场化的外部环境,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其中,内部制约因素表现为:有效资本补充机制缺失;处置不良资产手段有限;金融创新能力弱,赢利来源单一;信息化不均衡,整体水平不高;金融人才缺乏,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协调,治理结构不健全;市场定位不明确,发展方向模糊。外部制约因素表现为:加息呼声高涨,经营压力骤升;人民币频频升值,外汇流动性风险凸显;利率逐步市场化,利率风险放大;资本市场日益繁荣,资金与客户分流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行业两极化严重;整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不强;金融政策不平等,发展后继乏力;外资银行涌入,市场份额下滑;银行业改革深入,行业竞争激烈。文末,分别从城市商业银行、中央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四个层面给出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12日,陕西省委中心组专门组织了金融专题学习,邀请国内著名金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教授做了"近几年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兼论地方银行业的改革、重组与发展"的讲座.讲座结束后,省委领导结合陕西实际,围绕陕两省金融业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赵乐际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各郎门要提高对金融业重要性的认识,支持金融业发展,同时各金融机构也要加大对陕两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建设西部强省贡献力量.全省各金融机构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辱使命,不负厚望,在支持陕西西部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使商业银行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树立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存贷款定价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实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利率改革已经进入尾声,市场化的利率给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利率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就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与上海的比较,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慢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恩格尔系数的差异也是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的原因.因此,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等,是今后西部地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几个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加入了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以考察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居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的地区差异也较明显,东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西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居中.各地区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中,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顺序恰好相反.因此,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剖析他们面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市场化转轨和外资银行竞争压力下的经营风险与挑战,提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衡量体系与监管部门等利率市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贷款定价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对国外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后,从实际出发,提出目前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以风险为主,兼顾收益的一套贷款定价方法及其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2002至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非利息收入的大小与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银行的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正相关,与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货币供应量显著负相关;手续费收入仍是我国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未来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应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在低利率政策条件下,国有企业凭借与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和巨大的经营规模长期大量获得低利率贷款,压缩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空间,进而倒逼不规范的民间金融的发展。只有双向放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全社会形成充分市场化的融资体系,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9.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倒逼"激励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率风险控制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识别、衡量利率风险工作的归结。按照是否涉及到资产负债表表内的项目,可将利率风险控制分为资产负债表内控制和资产负债表外控制。本文主要对资产负债表外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