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融发展是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十分必要。吉林省要努力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推动已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政府要引导更多创投基金投向创新型企业,争取加入全国股权转让代办系统,推进吉林省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努力扩大企业债券市场,加大投融资和中介机构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倪冰 《经济管理》2005,(23):86-89
资本市场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转轨:为国企脱困转向支持民营企业上市,不流通股的全流通变革。从争夺、消耗市场租金的角度看,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利益主体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扩容,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不流通股的积累和利益的复杂化以至市场的低迷不是全流通变革的阻力,而是动力;同时,政府对于股权分置的成本-收益函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流通变革的时间,尽管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吴晓求谈资本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刚 《资本市场》2001,(9):9-13
股市回放:中国股市持续近两年的涨势终于被打破。7月24日4只新股宣布将以市场发行价减持国有股开始,沪深两市即陷入了猛跌,跌幅之深,跌势之猛均为历史罕见。7月30日(周一),沪深股市经历了近几年来最严重下跌,首次遭遇“黑色星期一”,两大股指各自下跌5%以上;8月6日(周一)沪深股市再度遭遇“黑色星期一”,过千股票深幅下跌。上证指数跌幅3.91%,跌破1900点,深成指跌幅4.38%,跌破4000点整数关。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炯 《经济师》2006,(3):106-10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其建立初期改革措施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等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及其发展。文章提出股权分置是当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了股权分置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冲突是导致市场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全流通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4月我国政府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全流通的股票市场结构使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具备建立上市公司发展长期激励机制的条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资产市值最大化,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为公司长远发展筹措长期资金,而在资本市场上公司债券是上市公司筹措长期资金的最佳选择。因为,公司债券不仅可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而且是发挥资本市场估值定价核心功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左小蕾 《经济》2006,(1):91-91
实事求是地说,十多年来人们对“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市场的理解在两个极端之间游弋。  相似文献   

8.
<正>股权分置改革2001年10月开始,中国证监会开始系统研究国有股减持方案,并通过证监会网站向全国征集减持方案,我有幸参与了此间证监会减持工作小组的工作。2002年1月26日,证监会规划委公布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将方案分为"七招十六式",即配售、股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并对最近几年影响资本市场的几项重大改革做出评析,以此来展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并总结规律: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必须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分散决策的协调,从而不断实现资本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简论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及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结构治理作用的发挥.通过改革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认识上的不足,中国在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除了全球市场共同面临的透明度问题外,我们的制度设计亦存在严重的缺陷。股权分置的存在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失去了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和资本市场上权、责、利、险不清的资金循环体系混合在一起,必然造就具有内在制度缺陷的资本市场。这样的资本市场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必须进行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制度变革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专家学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看法 樊纲认为,需要有一个有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不仅仅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中国这么大,需要一些地方上的小市场,利用地方的比较完全的信息,促进地方上的资本交易。现在的信息技术,把地方上的小市连接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板市场以外的更多的资本交易,更大概念当中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需要大力发展的东西。①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2005,(5):54-55
他们曾是股权分置问题最激烈的批评者和全流通改造最积极的建言者,在预期政策出台临近时,他们却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资本市场在近10多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仍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同时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规范,存在市场结构单一、层次少、投资品种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私募股权资本投资运作特征的分析,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金融市场建设的角度,论证了私募股权资本对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平洋 《经济论坛》2006,(20):117-119
一、政策救市无效说明了什么 在自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以市场化、规范化、机构化和国际化为导向的全面改革大背景下,从“国有股减持”试点到“全流通概念”的讨论,再到“股权分置”问题的正式提出,社会各届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然而,素有“政策市”之称的我国股市频感政策“失效”,由此,敏感人士已透过表象看到了积极且具深刻意义的一面:在经历了14年政策与市场的角力之后,市场正趋于理性,短期的政策影响终让位于长远的制度建设。政策救市的短期效应已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和无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本市场的“后股权分置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纪鹏  伍装 《经济导刊》2005,(10):22-2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中国股市转势的制度和政策基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其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所体现出的深远影响将决定中国股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影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治理基本思路,并对现存的资本结构治理方式进行剖析,认为债转股只是修正国企资本结构的过渡之举,国有股减持是优化企业股权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站在改革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改革举措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做出了完善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走进了改革之年。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兼谈股权分置改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金融体系具有支付清算和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而现代金融体系必须增加分散风险与管理财富这两个新功能。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战略目标是构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即建立以充分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在资本市场平台之上;要发挥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需要克服法律制度层面的、文化层面的、政策层面的不利因素的制约,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认股权证是一个历史悠久、交易活跃的金融工具,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衍生性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的市场参与者寻求更有效的避险方式以及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等市场新需求的出现,促使认股权证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衍生产品创新的品种之一。认股权证是一种能够按特定价格买入某一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选择权凭证。认股权证主要有投资、融资、公司股权平衡和激励三大功能。认股权证和备兑认股权证部属于资本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果一个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必然需要丰富其金融工具。推出备兑认股权证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