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一刻     
《农家致富顾问》2021,(3):48-48
给爷爷添碗饭。正打饭呢,儿子突然伸一个空碗过来说:来,给爷爷添碗饭!我一瞪他:小崽子你不想活了!照着头就是一巴掌!这时坐饭桌上的我爸说话了:“是我叫他添饭,你打他干什么!”我……  相似文献   

2.
珍贵的礼物     
儿子过生日,早在多天前我就答应他,为他买上最珍贵的礼物。到他生日那天,我就询问他想要什么?儿子歪着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满意的礼物。我见他的样子怪搞笑的,就骗他说:“如果想不出,我就不买了。”儿子信以为真,嚷嚷道:“那就买一辆大大的玩具赛车吧!”我听后直摇头:“你的赛车还少吗?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不下10种。想点别的吧?是你认为最需要的,有价值的!”我提醒他说。儿子想了片刻,对我说:“爸,给我买个储蓄罐吧!要大熊猫那种的。”听了儿子的话,我心里特别高兴,儿子长大了。如果送了这个生日礼物,让他明白节约的道理,比起许多说教…  相似文献   

3.
男人的一生     
一个儿子酷似他的父亲,旁人看起来很滑稽,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界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令人自豪得多.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念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你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他对生活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准备割腕自杀。临死前,他搜空所有的记忆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但他所能记起的都是些伤心事。在绝望之时,他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件事情:在小学时的一次写生课上,他画了一棵树,绿色的枝干,…  相似文献   

5.
微天下     
<正>人民日报【古稀母亲替子还债70多万:儿子,回来吧】儿子欠下巨债后不知所踪,安徽宿州年近古稀的母亲李雪英,每晚带着窝窝头和小馍馍,到当地大排档挨桌推销。为多赚点钱,她常熬到半夜两三点才回家。如今70多万债务基本还清,但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求儿子归来。扩散帮找!  相似文献   

6.
当我认识父亲却没有了解他的时候,一位外籍教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横渡大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美国和妻子会合。一天,当男人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给  相似文献   

7.
<正>美丽印记跟很多人一样,张文成也喜欢听罗大佑那首《光阴的故事》。已过花甲,但从他的身上依然可以看得到如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在村党委书记的职位上,辛苦了大半生,回首时,他总有无限的感慨。借力国家的好政策,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在他的带领下走向了富裕的道路。而他,近40年的辛苦,如他在日记中记载的那样:"几乎没有过休息日,自己记不清有多少次腿拉伤摔倒在工地,记不清有多少次汗水和泪水交织一起……这一切,只为了让信任自己的乡亲们走向富裕!"这铿锵的告白,是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张文成用他厚重的事实向世人证明,有一种精神叫做奉献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先说一个大学生,是我姨父的儿子,成绩好,能力也强,毕业之前,还通过了托福考试,就是这么一个前程无限美好的有志青年,毕业后,突然去他乡下的叔叔家养起了猪.一个城里的孩子,从来没在农村呆过,更没养过动物,可想而知,他的困难有多大,但他硬是挺过来了.挖土,砌砖,盖瓦,一个150平方米的小院,就这样盖了起来.母亲开着小车来看他,看着他手心里全是茧,一张脸晒得黝黑,哭了,母亲说,跟妈回去吧,我们家不差钱,你何必受这个罪呢.他却执意留下,他说他人生的乐趣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正>豆腐乳,又名腐乳,是桂林三宝之一。在物质匮乏的时候,猪肉1块钱1斤,而腐乳要1毛钱1小块,折算起来,腐乳比猪肉还要贵。在很多家庭,腐乳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珍贵菜肴。在桂林,就曾经流传着一个"四块腐乳"的故事:有个人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为了招待他,买了四块腐乳。谁知道一开饭,他夹起一块腐乳一口就吃掉了。当时人们吃腐乳都是分开一点点吃的,可他一口一块。主人有点看不下去了,就说:这是腐乳啵!他说:晓得,又吃了一块。主人说:很咸的啵!他说:受得,又吃了一块。主人又说:一毛钱一块的啵!  相似文献   

10.
马丁 《农家之友》2003,(20):26-27
有一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两位鞋厂业务员,决定把新款鞋子推销给一个遥远海岛的土著居民。第一位业务员很快就打道回府了,人家问他:“为什么回来这么早?”他说:“去了也白去,岛上的居民没有一个人穿鞋子!”另一位业务员半年后发来加急电报:“鞋不够,速发货来。”怎么回事呢?原来,第二位业务员发现岛上没有人穿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14日,房山区经管站站长庞江同志在他的办公室里、在他的岗上安详地走了!人们怎么也不能相信,五十三岁的正值壮年的他会这么突然地离去!区经管站的同志们失声痛哭:庞江是我们的好站长!父老乡亲们默默垂泪:庞江是农民忠实的儿子!悲痛与惋惜中,人们不禁追忆起庞江同志短暂而无悔,平凡而光荣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化蛹为蝶     
有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因为残疾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说话时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每天都在模仿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说话。母亲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孩子不要再练了,妈妈会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也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相似文献   

13.
笑一笑     
《粮食问题研究》2008,(1):53-53
大富翁躺在病床上,对守在身边等遗产的儿子说:"我觉得我的病有好转了!"儿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4.
在苍梧县新地镇回龙村上潭自然村,流传着一个19年如一日伺候患病母亲的感人故事。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故事的主人公竟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农民——聂铭金。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而聂铭金用他最朴实无华的亲情,演绎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  相似文献   

15.
文摘     
有一种效率 一个儿子给母亲寄生活费和保姆费。刚开始是一月一寄,后来也许是太忙和考虑到效率问题,改为半年一寄,最后是一年一寄,母亲都一一接受了。不料,当儿子又给母亲一次寄去全年的生活费和保姆费15000元后不久,儿子却收到了来自母亲的一张11000元的汇款单和一封  相似文献   

16.
刘福民  刘波 《农家之友》2005,(9X):62-64
穷啊!穷得儿子们都找不到老婆 58岁的韩元成,是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人。他和妻子李青兰一共育有4个儿子、2个女儿,他分别给孩子们起名叫来富、来运、来贵、来财、金芝和银芝。他盼望孩子们的到来能给他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17.
幽默笑话     
<正>狂你儿子一女人带狗去看兽医。医生说:"您这只贵宾犬……""对不起"女人打断医生的话:"请你不要叫他‘犬’,它是我的宝贝儿子。""请问你儿子多大了?""9个月。""请问你儿子哪儿不舒服?""它最近心情不好,总喜欢乱咬人。""请问你儿子以前打过‘狂你儿子疫苗’吗?"紧箍咒外甥:"舅舅,你看过《西游记》吗?"我:"舅舅都看了几十遍了,每年寒暑假都放,每个剧情都可倒背如流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两个商人都打算要到非洲去卖鞋,到非洲转了一遭,甲商人说:“没戏了!他们都不穿鞋,我的鞋卖给谁呀?”乙商人则说:“太棒了!他们都没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梨树县双河乡三道岗子村村民、今年60岁的东北“故事王”王海洪,几十年来播讲和创作了近千篇故事。王海洪讲的故事生动、精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担任村长期间,村民闹纠纷,他轻易不批评他们,也不说大道理,而是给他们讲故事。有一次,村里一老一少两户人家为争地垄而闹矛盾,谁也劝不了。王海洪说,先听我讲个故事,听完了再来分地垄。很早以前,有一个姓张的财主去世时,给两个儿子留下了千顷地和万贯家财,弟兄两人过不到一起,只好分家,钱财是二一添作五,惟这千顷地差个地垄分不开。经多少人说合也分不明白,只好去官…  相似文献   

20.
奇人叶昌保     
强村后面有强人,这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如星光灿烂般的经济强村、特色村、中国名村,几乎都在演绎着同一个故事:一个人、一个企业与一个村庄。把这个“人-厂-村”的三角故事讲清了,强村的秘密便解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