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志强 《经济师》1999,(12):35-36
所谓市场机制就是商品经营中构成市场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和作用,其主要要素是价格竞争、供求关系等。银行经营要引进市场机制,也就是要充分运用和强化利率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资金营运机制等。一、运用利率机制,促进资金合理配置作为资金的价格——利息,正如商品的价格一样,是促进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的重要调节器。利率变化,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关系,调节资金流向和结构,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现实存在的问题是:1、利率调节功能乏力。要发挥利率调节功能的作用,关键在于利率的变动对各经济主体的经…  相似文献   

2.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手段,它能够有效的调节社会的经济活动,调节资金的供求关系,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稳定市场的物价和货币的流通情况。本文就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菊英 《经济师》2003,(5):216-216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 ,其宏观上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资金供求 ,而利率一旦背离了资金供求关系 ,必然会导致资金供求的不平衡 ,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文章对我国未来利率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调节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即借贷资金价格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从制度范畴来说,利率市场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率生成机制和利率水平由市场主体决定。资金供需双方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和各自特点决定利率水平,利率水平能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二是与利率相关的载体如资金借贷对象、规  相似文献   

5.
顾建华 《发展研究》1995,(11):23-25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率作为经济杠杆、资金“价格”,对资金的配置、流向等的调节、诱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现行利率机制在运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又制约着其杠杆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利率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的。实现资金利率市场化,不仅能够比较灵敏地反应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起着价格信号的作用,而且能够不断地调节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起着经济杠杆的作用。在目前物价持续走低、资金供大于求、资源相对过剩、银行风险增强的环境下,放开利率不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较好时机,并已进入我国金融改革的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7.
庄磊 《经济前沿》2000,(3):102-104
利率市场化是所有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型国家的最终选择,我国也不例外。利率市场化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实现市场机制在信贷资金价格决定上的基础性作用,并由此形成相对独立的,调节社会信用资金供求,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的利率运行、控制和反馈系统。但利率市场化并不排斥宏观调控。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基准利率(通常为再贴现率)的调整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明贤  申苏溪 《经济师》2000,(10):174-175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 ,对组织社会资金、加强经济监督、提高经营水平、调节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率管理涉及部门多 ,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和历史连贯性。尤其是 1995年以来 ,我国连续七次下调利率 ,在经济活动中受到企业和居民的普遍关注 ,对确保国家利率政策顺利实施、加强利率监管、规范利率行为、推进利率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一、加强利率管理 ,增强市场观念针对近年利率变动频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对利率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严格执行国家利…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渐进式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蔚蔚  王治 《经济论坛》2003,(18):19-20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对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利率体制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逐步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虽然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由于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它的灵敏调节还受到限制。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其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指资金的价格———利率的确定应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而利率市场化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条件地渐进式地推进。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以中央银行为领导、…  相似文献   

10.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浮动利率机制。在国民经济的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中。利率不仅是调节社会整体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金融这一子系统调节金融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杠杆。可以说,利率是整个资金信用活动的中枢。利率之于金融市场,恰似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蝗市场化。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资金是国民的血液,实行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改革,肯定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笔试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优化资金配置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政府、企业、银行、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其经济行为,通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节社会资金在经济领域内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许文峰  王瑛 《经济师》1993,(8):42-43
<正>一、如何认识利率市场化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人民银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理,使利率双轨制的范围大大缩小,使利率真正按照市场资金的平均利润率和资金供求关系以及物价变动情况自由浮动,并通过不同行业的不同利率发挥利率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和银行增强资金效益观,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遏制消费资金膨胀,为经济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银行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筹集资金要面向市场。因而,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日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 ,中国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利率开放的整体计划 ,即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 ,使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运动和调节 ,可见 ,利率市场化改革十分重要。1、利率市场化是商业银行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客观要求。银行商业化关键是资金商品化 ,而资金商品化又是通过市场化来实现的。扭曲的利率机制使得资金供求价格失真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缺乏基础 ,经营动力不足 ,而且由于实际利率较低 ,银行资金来源不足 ,使银行间展开利率大…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利率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与此相关联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倍受关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机制改革中,需要深入研究利率与汇率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利率的市场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以及汇率机制改革对利率政策影响,兼顾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和利率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市场作用,达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一、利率与汇率的相互作用1.利率与汇率的相关性汇率和利率都是金融资产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利率和汇率也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和调…  相似文献   

16.
利率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杠杆之一,在微观上,它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宏观上,它能够调节国民收入,引导资金流向,制约资金供求,松缩市场银根。长期以来,我国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不承认价值规律,忽视利率的杠杆作用,形成了“一低二平三僵化”的利率体系。近年来虽经多次调整,给利率松了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是所有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型国家的最终选择,我国也不例外。利率市场化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实现市场机制在信贷资金价格决定上的基础性作用,并由此形成相对独立的,调节社会信用资金供求,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的利率运行、控制和反馈系统。但利率市场化并不排斥宏观凋控。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宏观凋控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基准利率(通常为再贴现率)的调整来进行。一.利率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最终选择,是有其必然性的(一)麦金农和肖最早描述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状态,并提出两种状态之间的转化途径是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利率天生是自由派。它本来是一种自发运行的调节机制。它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它自身在资金市场上的波动变化,一方面报告着资金的供求情况,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调节资金供求的平衡。然而过去多年来由于指导思想的原因,它被人们强制地扭曲、僵化(搞成了清一色的计划利率),丧失了它的本能,变成了自相矛盾的东西:即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另一方面,它却并不反映资金的供求情况。它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 ,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 ,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 ,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 ,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因而利率市场化也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要求 ,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 ,以基准利率为中心 ,市场利率为主体 ,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 ,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学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利率理论 ,在利息和利率的产生或形成机制 ,决定或调节机制以及研究利息和利率的目的、动机等方面 ,都存在着一般区别或本质不同。但两种理论在市场利率由借贷资金决定和调节 ,利率具有经济变量功能等方面 ,又具有某些相通之处。马克思经济学更隐含着利率具有经济变量功能的内在机制。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利率具有的经济变量功能 ,借鉴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经济学运用利率“逆风向操作”的理论 ,可以推出若干利率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