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清新千年“西进”新形势 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几次“西进”,也不同于80年代的沿海发展战略 加快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认清西部大开发战略所面临的经济与制度环境,是确立新的开发思路的逻辑前提。 经济体制转型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由于人财物的高度集中,国家具有超常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效率。“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两次西部“大开发”,迅速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后,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向市场,市场调节相…  相似文献   

2.
韩国经济科技关系的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的经济体制应有利于科技进步,好的科技体制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历史地阐述了韩国经济科技关系的演进历程,包括60年代的经济起飞和“不惜任何代价的增长”;70年代的“免费乘车”和“增长第一”;80年代的“公平中求增长”和90年代“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实现增长”。最后谈韩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济南市“强省会”经验、青岛市“海洋攻势”经验以及济南和青岛互动发展经验,然后对比研究了沈阳与济南、大连与青岛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根据济南与青岛互动发展的启示,从产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推动沈阳和大连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比较好地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发展富民产业、实施“奶业兴市”的成功道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信息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翻译了一套比较系统与全面地反映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日本的经济”,从宏观的角度描述了日本以一个资源匮乏的狭小岛国如何成长为现代世界经济大国的曲折历程;论证了日本宏观经济关系几次从失衡到恢复平衡的过程;论证了日本经济如何把握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与机会,在半个多世纪风云骤变的年代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危机”与“冲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终于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第二卷“日本的产业”,从中观的角度阐述了以昭和初年的纤维工业为开端,日本诸产业发展、壮大、升级(变迁)的具体过程;特别是论证了日本产业如何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6.
郑建辉 《新财经》2000,(6):32-34
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1980年,未来学大师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即将到来;后是奈斯比特。1984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的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7年初,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年度报告的题目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经济。报告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术语来自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了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1.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回顾50年代以来,台湾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新生物技术的三个工业化量产的历史发展阶段。就近代生物技术而言,味精工业(以发酵法生产)崛起于60~70年代,是台湾的相对优势行业,它为台湾的经济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进入80年代以后,在1982年召开的第二次台湾科技会议上,生物技术(即新生物技术)被选定为台湾的“策略性工业”、“八大重点科技”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六大产业”之一。20年来,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叫好不叫座”。这…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市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发展富民产业、实施了“奶业兴市“战略,从而实现了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其重要启示在于:应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合理确定富民产业带动农村发展;实现政府职能转型,积极引导、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进步相结合,推动农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日本泡沫经济制度性原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丧失了整整10年的发展。不少学者认为,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意味着日本“又一次战败”即在经济战场上的“战败”。日本经济战败是败在了“制度”或“体制”方面,败给了成功地实行了“制度创新”或“体制创新”的美国。分析引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制度性原因、探索日本经济走出衰退的途径,从中可寻找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承“东”启“西”重庆领舞国内产业西进 全球财经著名杂志《经济学人》曾撰文称:芝加哥是“通往美国西部大量未开垦土地的必经之路,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更是充满商机的商业中心”,“重庆,就是中国的芝加哥”。重庆,作为中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正在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像芝加哥一样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真正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96中国旅游购物节暨南岳旅游商品展销会办得很成功。通过“办节”和“办会”的形式,把旅游和经贸结合起来,以旅游带经贸,以经贸促旅游,不但提高了南岳衡山的知名度,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购物节本身交易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办节,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必须把旅游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来抓。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主导产业的带动。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差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比如70年代的手表、单车、缝纫机,SO年代的摩托车、彩电、音响,gO年代的住房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的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发展.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经济发展浪潮,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经济第二次发展浪潮。21世纪的头10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京津冀蒙鲁的整合和协作.将带动环首都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首都经济圈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特区经济》2005,(5):62-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地区分布却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西部的广大地区为之甚少。虽然我国提出了加速发展西部经济来协调我国东西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态势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吸引FDI,但FDI“西进”的趋势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加速了“北上”的趋势。因此,通过经济的集聚效应和制度创新来引导FDI“西进”是改善西部地区引资不利局面的两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日德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目本、德国“二战”以采财政分权体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方面。两国的经验对深化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农产品创新迫在眉睫近30年来,酒泉地区农产品曾有过两次较大的创新:第一次是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持续近20年的品种更新。其特点是以粮食为主要产业,以高产为最终目标,稳定解决了温饱,并为甘肃省做出商品粮基地应有的贡献。但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第二次是90年代初期的“两高一优”农业,延续近10年时间。其特点是农产品冲破粮食束缚向大农业领域扩张,生产目标由单一追求高产向优质高效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大幅度调整。这一创新,体现了市场导向和效益观念,加快了农村小康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但由于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东南亚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头兵的深圳,应迎头赶上西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快列车”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是亚太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又依赖于该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的80%是同亚太地区国家进行的。自本世纪60~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按经济发展出现了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第二阶梯以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阶梯是以东南亚和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5年,第一阶梯将其劳动密集型继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给第二阶梯,从而使之“成龙”。现在,新一轮的资本、产业、技术由  相似文献   

17.
房屋预告登记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上海第一次“经济大发展”和“人才高潮”出现在对世纪30年代,那时上海已经崛起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这次经济大发展是有一大批以西万金融家、贸易经纪人、企业家及数以万计的能工巧匠为代表的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所支撑的。上海第二次“经济大发展”和“人才高潮”出现在建国以后,上海的第二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综合性的中心城市。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居全国50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首D工业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增加。上海第三次“经济大…  相似文献   

19.
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园区建设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任务之后,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质量全面提高阶段,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宁市园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借鉴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对西宁市园区经济对地方经济中的贡献及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带来更高层次的飞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场效应”的山东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沙景华 《山东经济》2011,27(3):147-152
最新的投资环境理论将外商投资环境划分为三层次:软环境、硬环境和“场效”环境。以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场效”投资环境的定量化衡量并将其纳入山东17个地级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7地市投资环境差异明显;外商投资环境的优劣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符合;即使投资环境最劣的菏泽也不是“一无是处”,仍有优势可以发挥;各地区投资环境优化的侧重点不同。“场效”投资环境的考量带来两点政策启示:一是构建多层次集群格局,促进该“磁场”的形成,二是构筑产业衔接的互补“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