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昊 《魅力中国》2011,(14):334-335,312
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法律思想的核心为“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媒为本位,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补充,其核心在于“中学为体”。“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对我国的法律近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戴震是清朝中期皖派经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主要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是汉学的影响,二是宋学的薰陶,三是清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的《劝学篇》提出了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中体西用"的主张。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张之洞身份的特殊性,其"中体西用"思想体现出了新旧纷呈、中西杂糅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晚清社会变局当中,西学东渐之风日盛,面对这一局势思想界态度各异。《劝学篇》是张之洞在这一潮流中独到见解的表述,注重实际,中体西用,将西学中的具体运转部分从整体中撷取出来,将西学内化入中学成为一部分等思想从中可见一斑。中体西用的思想自发端至张之洞,再至现代,始终在发展并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守陈出生于诗书世家,从小继承家学,广受大师之影响,学术研究逐渐形成强调自得而博采众长的风格。杨守陈在经学上研究颇深,并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疑经思想,有过兼注九籍的疑经实践。杨守陈的学术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去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两汉今、古文经学斗争的性质,西汉时表现为古文经学、立学官为封建统治服务,且以“广利禄之途”为一目的;东汉时表现为维护封建道统的斗争。斗争的实质则是今、古文经学派之间的政治较量。今、古文经学历经两汉,走向了最终融合。  相似文献   

7.
张楠 《改革与开放》2012,(12):170-171
中体西用思潮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萌发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成熟于维新运动时期,逐渐式微于20世纪初年.它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化息息相关.研究其嬗变过程,有助于全面认识这股思潮,进而帮助人们从思想史的视角来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师夷制夷"思想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林则徐和魏源的影响以及个人思想认识的转变中形成的。后期他通过制造火器战舰、养兵练兵、广求贤才等措施使其思想付诸实践,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难以脱离"中体西用"的桎梏,因此无法真正实现"制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穆延柯 《魅力中国》2014,(7):109-109
自幼生活于宦门的范成大由于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周汝昌先生笔下“好用释典禅语”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引《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语:“多用释氏语”,并且说范成大“也许是黄庭坚以后,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最内行的名诗人”。由于诗歌是诗人主体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由此可见其受佛教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范成大未仕时期佛儒思想的纠结。  相似文献   

10.
张俊青 《魅力中国》2011,(17):258-258
李曾伯是南宋后期之名臣、重将、词人,为时人所推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李曾伯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军务,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战略思想。李曾伯的军事战略思想有积极防御、边防构想、儒而知兵几个方面。并赋予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抵抗蒙军的入侵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文平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1):103-105,128
财经院校应提出"儒魂商才"的教育理念,这样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经济人才。该教育理念的贯彻,宜从三方面入手:明理,即充分把握儒家商业伦理的精髓;实践,即树立力行的准则;创新,即创造新的理论形态和践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申金杯 《魅力中国》2010,(26):146-146
纵观我国刑罚历史,其中也不乏慎刑的制度,慎刑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在今日,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不肯饶恕的酷刑。中国传统慎刑何以造成酷刑的泛滥?西方传统慎刑却产生刑罚的理性?  相似文献   

13.
"儒法互用"是中国思想界的早期传统。新一轮"儒法互用"即是在人类社会中施之以统一的社会要求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以"善"作为社会理想统领个人情感。前者以理性为依据,确定并分配了社会权利;后者以情感为支撑,在善恶判断中使个人得以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14.
吕孝辰 《魅力中国》2010,(23):128-129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在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中体西用”论作为那个时代产生的思想,直到现在仍旧产生着影响。本文在梳理“中体西用”论及其代表张之洞《劝学篇》思想、了解“中体西用”论的时代局限的基础上,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探讨一种新的文化理念来突破这一命题,探寻中国及中华文明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清末张之洞为实现实业救国理想,在开办实业同时兴办新的教育机构,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培养急需的科技人才。湖北工艺学堂就是张之洞早期创办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湖北工艺学堂经历漫长曲折的发展,演进为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张之洞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及精神等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相当活跃的重臣,他对开利源极为热心,创办和倡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使武汉三镇成为华中大型工业基地,在城市规模上远远大于南京。但他在19世纪末所办的民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当差,随着他的经济思想因形势所迫而由官办逐渐向商办转变,到中国民族资本第二次投资设厂高潮期间(1904一1908年),武汉原办和新创民用企业大多能有盈余,得以生存和发展。本文将就张之洞经济思想的这种转变进行探讨。一、力持官办的洋务思想张之洞年轻时接受了经世思想,虚龄27岁考中1863年的会试恩科后,“殿试对策,直陈时政得失,…  相似文献   

17.
贺晶华 《魅力中国》2014,(22):300-300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宣布开始新政,要求各大臣广献计策。在此情形之下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合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清政府实施的新政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基础而展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对于研究张之洞的法律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08年金秋10月4日,天低云暗,西风萧萧,南皮县城南双庙村北广袤的原野,丰收的庄稼已收割,在隆隆的备播小麦的机耕轰鸣声中,传来缕缕哀乐、顿响的鞭炮声。原来是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员会同张氏后裔、族人以及仰慕张公的学人和群众,正在举行张之洞遗骨安葬仪式。  相似文献   

19.
梅源 《科学决策》2008,(11):23-23
回首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它的军事指导理论模式,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的理论创新也许还会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静 《宁波经济》2004,(B07):45-47,37
从心体的内涵、心体的存在状态和心体所表征的境界看,王阳明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援道入儒,是对道家智慧的融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