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与途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研究结果:省内跨区域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模式,可为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宏观战略指导,有效促进区际要素优化配置,创新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解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拓展融资渠道,经济、社会和生态预期效益较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联合整治是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可适时在省内条件成熟的县(市)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对于土地整治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给城乡建设用地的整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立足于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通过改进的土地市场存量——流量模型,研究了土地整治如何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市场产生影响,探索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该文最后针对目前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分别是: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机制、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相融合以及积极保护未利用地。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对2013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展望了2014年国内研究趋势,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综述法。研究结果:2013年土地整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政策法规、工程技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及新兴议题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结论:土地整治是土地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矿区和农村土地整治研究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增强土地整治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土地整治技术标准化水平、完善土地整治监督管理机制将成为2014年土地整治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调研上海督察区域农村土地整治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调研法。研究结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是农村土地整治前期工作存在严重滞后、农村宅基地置换难、农村居住点建设不符合节约用地和农耕文化要求、土地整治资金得不到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政策和措施、土地综合整治与村级规划滞后之间存在矛盾、融资渠道单一、绩效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用地不合理增加、对农民意愿重视不够、统一土地市场尚未建立。对策建议是:国际上的一些土地整治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模式;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强化先市域整体后区(县)乡村局部;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和基本农田优先;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确保土地收益返还农村。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供给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断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保障,为城乡居民的生活与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农村土地主要问题,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1)完善强农惠农方式,优化耕地流转环境,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2)改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城镇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4)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机制,真正发挥区域土地利用的宏观管制作用;(5)创新农村土地整治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的力度都会加大,研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对当前形势下影响二者耦合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健全融资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农民自主"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贤金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12):138-140
国土综合整治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快修复国土功能、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是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明晰国土综合整治内涵与模式,探讨国土综合整治区域统筹实施机制,是当前国内外土地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学界关注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中国人民大学严金明教授、夏方舟副教授等的专著《国土综合整治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发行,英文版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由劳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于2022年出版发行。该书对国土综合整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是近年来有关国土综合整治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该专著共12章,近21万字,重点聚焦于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模式和区域统筹的研究两个方面,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土地综合整治理论与实践发展,着重论述了新时代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理念,并强调全过程、全要素的国土综合整治,通过典型的实践案例分析不同区域尺度下的国土综合整治区域统筹,进一步从实践中探索国土综合整治区域统筹路径,在明晰我国国土综合整治任务基础上,分析了国土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系统设计了国土综合整治区域统筹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府、村委、普通村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面临决策互动、利益纠纷。根据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中政府的作用,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分为政府强制型土地整治、政府主导型土地整治、市场介入 型土地整治三种类型。选取周口平坟、崖口村围垦—土地转让、成都建设用地票交易作为实证材料,运用 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根源上看清土地整治的现状。 发现区位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土地整治类型。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中的行事与乡村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制 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的乡村关系。因为市场介入土地整治在农村变得更有活力。同时进一步 探讨了引起制度创新的原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若政府强制交易,交易成本巨大。引入市场后,交易顺畅, 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政策给予试点的机会是出于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区域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势必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关系,并重点论述了如何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以及二者结合之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宜阳县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分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是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工作,从宜阳县生态、生产、生活和整治潜力4个方面着手,构建分区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以行政村为单位,构建指标体系,划定的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采用指标法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的划定。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提升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益,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意愿及土地整治因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而造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十分必要,为切实增强农民主体地位,应在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办法、将农民集体纳入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程序设计、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权利实现的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是新时期我国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客观地深入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质,对于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认识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战略意义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一系列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尽快完成由传统土地单一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向综合整治的理念转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用地布局.利用区位要素进行土地整治模式选择,从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发展区、东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区、中部平原高效农业发展区和西部农牧综合发展区4类区域分别探讨了差别化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并从坚持规划先行,坚持资源整合,坚持尊重民意3方面进行了土地整治策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以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实施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态环境、产业经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联动发展与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战略部署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功能定位、目标转变、发展路径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因此,理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土地整治的内在联系,重构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对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的改革重点,应从人地关系协调着手,全面激活"市场—要素—主体",实现以"主体权益——资源要素——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区域空间"为一体的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海燕 《山西农经》2023,(24):119-12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农村土地管理策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仅是土地治理手段,更是一种全面提升农村土地质量、功能和生态效益的系统性改革。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调控,实现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整合、功能优化和生态恢复,进而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环境改善。通过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土地管理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土地整治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可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更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农村土地整治仍多为政府行为,所需资金主要由自有资金(财政投入)和债务资金(银行贷款等)组成。笔者认为,新常态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融资引入开发性金融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是扩宽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引导乡村转型的路径和机制,揭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转型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因子,为政策评价和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江苏省2009—2012年实施的42个万顷良田工程,采用指标评估法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乡村转型RDA模型。研究结果:(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转型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剔除当地平均增长率的前提下,88.1%项目区农民收入增长高于非项目区,但主要归功于非农收入增加;(2)非农就业是乡村转型的前置条件,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和农民受教育程度已成为乡村转型的限制性因子;(3)挂钩指标转让是拆迁安置资金平衡的关键,地方政府对挂钩指标的需求及财务运作能力影响村庄更新。研究结论:乡村转型受资金、技术、政策和地方运作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推动作用显著,社区重建、农田流转和生产转型从根本上促成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立足农村、联动城乡,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以农用地整治及宜耕土地开发为先导,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为战略重心是当前中国土地整治研究重点领域和核心内容。虽然迄今为止,土地制度历经数次变动,但是其逐步趋于完善,为了克服其缺陷,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复杂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对中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实现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是推进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枢纽。本文以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镇、寺庄镇、河西镇、神农镇、陈区镇的5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效益综合评价研究,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证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较为合理的定量评价标准,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科学化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在研究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基本范式的基础上,对构建促进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