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现代财经》2018,(4):48-60
日益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仍然能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在实证中却面临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难题。本文采用我国各省区政府信息平台2010-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真实数据,以地方政府招拍挂出让价款作为工具变量剔除内生性,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债务率较低地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债务率高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同时,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因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和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简单扩大举债规模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可取,地方政府应根据负债程度和地域差异调整负债策略,并提高债务资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改革是否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国分权改革面临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财政分权从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应修正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假设.因此,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深化财政分权改革的同时,控制地方政府规模,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降低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经济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传统地方政府角色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范,论述传统地方政府角色形成的原因,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重新定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行为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利益机制已不断得到调整,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为也逐步得到规范,发展经济工作的重点也逐步向优化发展软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国企改革等方面转变。但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个因素"。依靠制度变迁吸纳域外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竞争实质所在。由于宏观失控的后果人人有份,地方政府为追逐本体利益与其他区域政府展开有利于己的竞争博弈,而无需负担宏观失控的全部成本。要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和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度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本营运,实质上依然是价值运动及其不断增殖的过程,内容包括国有资本的社会配置和国有资本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就我国地方政府作为其行政区划国有资本事实上的产权主体而言,国有资本营运绩效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与否。  相似文献   

11.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均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是在下述背景下展开的:一是上下级政府间存在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三是地方政府间竞争.基本结论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是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为代价追求辖区经济的高速增长.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硬化"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制度约束环境的基础上,重塑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期形成平稳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8年间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限模型,以实际GDP中政府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进行门限测试,对地方政府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单一门限效果,其门限值为19.93%,门限值两边影响系数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并且都显著,即存在一正一负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合理安排政府消费支出,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扭曲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深刻剖析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扭曲的原因,探求重塑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途径,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从属地位决定了其经济行为取向受制于中央的政策期望和评价激励机制。不同时期的中央政策期望和评价机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不同特征。当前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力量的缺失和负面外部效应的不断累积,建设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理性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其公共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司化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固然有它特殊的体制动因和角色动因,但随着该行为的变本加厉,它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外部成本,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等问题。应通过归位地方政府的公共行为,以法律形式明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现有的人事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M Solow余值理论思想,从理论上构建了区域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数学模型,为定量评价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以河北省为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视角下困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现实问题,根据1993—2012年的中国省际年度数据,借鉴 Bernanke 等(1999)和 Fernández-Villaverde(2010)的分析思路,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结构失衡①与由地方政府支出有偏性引起的政府投资增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1)伴随着经济增长,东、中、西部的社会投资占 GDP 的比重不断地提高,而居民消费和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这些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与由地方政府支出有偏性引起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共存的。(2)通过对大企业模型、中小企业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进行的模拟比较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目的促使其支出行为表现为有偏性,引发了政府投资较大幅度的增加;基于融资约束,中小企业的投资增幅不大,而大企业投资高涨,引致了地方经济结构失衡的加剧,而在这传导机制中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企业融资约束和金融摩擦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