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宇 《大经贸》2003,(4):70-71
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次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联合宣言,决定建立东盟与日本的伙伴关系.韩国也表示要考虑东盟一韩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东亚出现了可喜的3个"10+1"(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三国)的局面.西方媒体评论说:"一些10年前很难想像的主动行动相继在东亚出现,亚洲区域合作滞后的状态正在改变."那么,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路到底还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2.
张小华 《中国市场》2007,(27):120-12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深入,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已经成为地区合作的追求目标,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了东亚共同体建设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类型,并对其所遇到的阻力和对策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房丽 《商业科技》2014,(22):284-284
东亚的经济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无疑正在改变着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作为东亚区域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有长期的系统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东亚的经济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无疑正在改变着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作为东亚区域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有长期的系统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引起东亚国家和地区重视。中国在东亚地区举足轻重,面对世界经济大势,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审时度势,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资本全球流动、价值在不同国家转移而出现的新情况.目前,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合作伙伴范围也比较广泛.在确立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时,要区分可能性与现实性,考虑除经济之外的诸多要素,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简单对主导权和主导地位的强调,对中国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中国参与区域贸易一体化谈判,应当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同时重视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林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36-137
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对亚洲经济的发展,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就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进程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亮 《财贸经济》2007,(3):24-28
美、日等国后发优势成功运用的历史与后发优势的发挥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关于后发劣势问题的讨论。本文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由于当代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和路径依赖等因素使得后发优势的发挥显得越来越困难,而先发优势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运用先发优势理论研究我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问题,指出中国的战略定位就是在技术的先发优势方面不能继续拉大与日本的差距,同时在制度的先发优势方面要保持必要的领先地位以便减轻在技术先发优势方面中国目前的劣势。而相应的战略选择就是采取必要的国家干预主义,集中优势资源争取技术创新和制度规则制定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东亚地区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由于影响和制约东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因素众多,东亚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探索多种一体化途径,积极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象,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极的东亚地区却至今未能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与东亚事实上存在的自然的贸易集团相悖。笔者受SCP范式的启发,采用合作博弈中的群体决策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基础上的决策结构模型来分析东亚地区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只有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才是中国目前现实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以后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 ,应不断地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运用两种资源 ,开发两个不同层面国际市场 ,优化我国的贸易条件 ,充分维护中国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登 《市场论坛》2006,(4):28-29
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指出中日韩三国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仵金燕 《商》2012,(6):163+165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关系十分紧密,东亚区域一体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尝试,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美国更是力图用所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冲击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国没有被邀请加入TPP,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文章对此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FDI效应。通过对1992—2010年中国-东盟地区的FDI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后,指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规模、劳动成本、关税水平对FDI的流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福利来源就是分工经济,反映分工水平和分工地位的贸易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经济中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中国顺势而动,融入潮流,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以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密切跟踪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发展态势、深刻把握其发展规律与特点,深化完善自身区域合作布局,不断强化与多双边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或组织,并形成了具有不同法律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从地理位置、经济重心和相互联系程度看,全球逐步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经合组织为主的三大地区板块。从一体化模式上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之间,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面对汹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政府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远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