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笑一笑     
《光彩》2002,(3)
快嘴女人一个卖剪子的老头跟一位老太太讲价钱。卖剪子的说:“大嫂,我这剪子卖给你就是照本钱卖。若是挣你一点钱,我就算是你的儿子。”老太太有个儿媳妇,长得挺漂亮,听见卖剪子的说这话,噗哧一声笑了:“净想好事儿。”头一次看见一个妇人跑到法官那里,愤怒地说:“法官先生,有人骂我,说我像一头犀牛,我能不能控告她?”“当然能。她是什么时候骂的呀?”“一年以前的事儿了。”“那你早该控告她了。”“可是我昨天才第一次看见犀牛呀。”加深印象父亲教儿子,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他就问:“你头顶上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上周六在某公园我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太太,推着一个大约不到一岁的孩子,正往前走着,从旁边走来一位老太太,和这位年轻的妈妈聊了起来,边聊边笑嘻嘻抱起孩子。“这孩子真胖,长得像你,多大了?”老太太问,那位年轻的妈妈边笑边回答。接着老太太把孩子放到小车上,从她随身带的包中拿出两个小背心,说:“唉,我那儿媳妇下岗了,卖点小东西,这两件是断码的,全棉,你看这孩子穿上准好看。”老太太看到那位年轻妈妈不愿意买,又指着她的产品说:“这两件你要是都要了,每件便宜五毛钱,每件四元,你回去打听一下,要是买贵了,我以老太太这把年纪担保,  相似文献   

3.
“调包”计     
“调包”计李政民为什么“调包”在个体食杂店中多次发生呢?笔者走访了受害的业户,他们总结出的教训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位姓韩的老太太说,她就是因为没有防人之心,才被骗子“调包”“调”韩老太太“包”的是一个穿西服、戴墨镜、提个塑料袋、模样...  相似文献   

4.
一条街上有三家水果店。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您看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扭头就走。店主纳闷着:奇怪啊.我哪里得罪老太太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供销商情》2004,(11):20-20
有个故事几年前曾流传颇广:某证券公司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个钵盈盆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方。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炒股的‘指数’,自行车少、股市萧条的时候我就买股票。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就清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随大流不赚钱,反其道而为之才能发财”的道理。实际上,这位老太太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如今理财渠道日趋增多、操作难度相对增大的情况下,巧用逆向思维科学理财。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老太太情结”析樊平某处路上有坑,一位老太太出门经常摔倒,每次跌倒都遇上一位青年搀她。一位个体户见状,出资填坑铺路。从此,老太太不再摔跤,所有的行人亦都受益。人们都称赞那位个体户是“活雷锋”。但是这位老太太却感到忽忽如有所失,即失去了跌倒时被一只有力...  相似文献   

7.
<正>“砍价保姆”、“应急保姆”生活好助手刘阿姨来深圳5年了,刚开始那两年一直在一家超市做导购。由于刘阿姨口才好,业务精,她对超市所有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后来,一个开家政公司的朋友把刘阿姨挖到自己的公司。没多久,刘阿姨就成了公司的“红人”。原因是,刘阿姨是一个砍价高手,有客人需要购置大宗物件时,会主动找刘阿姨一起陪同前往。刘阿姨说:“现在很多商家一般讲价只讲到八折、七折就讲不下去了。其实,了解行情的话,往往能砍得更低一些。因为我了解这些商品的进价,所以给他们开出的价格,商家也是能接受的。”今年五一期间,刘阿姨陪客人购物,她把一套标价700元的灯具“砍”到了100多,将一台豪华进口音响从一万五“砍”到了八千多元。这让雇主惊喜不已。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种现象:人们能看到很远很宽的地方,但对眼皮底下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这种不易看见的区域,生理学上称之为“盲区”。其实生意场上也常常会出现这种“盲区”。我的不少朋友时常在我面前做出一副肠子都悔青了的样子说:“我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好生意明明摆在我面前,该我赚的,咋就被别人抢走了?”的确,连我自己都犯过一次傻,要不然我的财富会多增加400多万。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了。白老太太是我丈母娘的一个好朋友。在成都闹市春熙路服装一条街上,她有一座200多平方米的老房。老伴一去世,白老太太打算到孩子家去住。白老太太的意思是,到哪个孩子家住,房子就归谁。这下可好,几个孩子争得不亦乐乎。由于家庭内部矛盾激化,白老太太经常来我家向丈母娘倒苦水。有一天,她突然对我们说:“不闹了,都老实了。最后大家商量决定,把房子卖了,各家平分,他们挨个养活我。”说罢又特意对我说:“小邱,对外人我们卖15万,咱们不是外人。你要是买,我12万就卖。”我当时并没在意,那房子我倒有点印象,是成都古老的四间临街木结构小四合院,老房里面有个小天井。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我到德国出差。有位女士带着小孩请我吃饭时,她谈到,小孩太调皮了,前天跟同学打架。因为这个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中国制造”。女士解释说在当地,“中国制造”是贬义词。女士是笑着说的,我却如鲠在喉。  相似文献   

10.
<正>为快掌握技术早开业她抱着九月婴儿来学习真不可思议!抱着刚满九个月女儿,还喂着奶呢,来学技术,你说难不难?这还不算,还不得不把孩子姥姥带来,帮着照看,你说,这困难是不更大?可这事就发生在长春厚德福。  相似文献   

11.
笑一笑     
《光彩》2002,(6)
练习某天,雅惠与好友相聚,感叹自己都28岁了还没有男朋友。好友都说她太“大女子主义”,劝她要对男性多说赞美的话,才能得人好感。聚会结束后,离去时她们拦了一部计程车,雅惠心想不妨先来个练习,一上车便说:“司机先生你好帅啊。”只见那司机转过头来严肃地说:“小姐,你们是不是忘了带钱?”挤车一位小姐好不容易挤上一辆巴士,车子开动后,她几次伸手到裤袋里掏钱买票,但因为人挤车晃,总是摸不到。正当她着急的时候,旁边的一位陌生男士对她说:“还是让我帮你付车钱吧。”“不用了,我自己付。”她冷冷地说。“可是,我的裤…  相似文献   

12.
马瑞芳 《市场周刊》2008,(7):109-109
曹雪芹看的书很多,而且他看了书都灵活地运用来写小说,但是有时候,古人词句会在他的脑袋“串门儿”。比如贾宝玉给袭人取名字的来源。贾宝玉到王夫人房间,王夫人说:叫袭人每天晚上服侍吃药。贾政问:袭人是谁?回答是个丫头,贾政说:一个丫头不管叫什么罢了,是谁起这么刁钻的名字?王夫人替儿子掩饰,说是老太太起的,贾政说:老太太如何知道这样的话?一定是宝玉。贾宝玉只好如实交待:  相似文献   

13.
陈彤 《商界》2006,(8):92-92
前两天,一个中年男人请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席间请大家帮一个女大学生找工作。我们说就让那个女孩去你的公司不就妥了?他犹豫了一阵。说:“我总想让她觉得是凭自己的能力找到的工作。”话说到这个地步,这里的奥秘.傻子也能猜到几分。  相似文献   

14.
上周六在某公园我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太太.推着一个大约不到一岁的孩子,正往前走着,从旁边走来一位老太太.和这位年轻的妈妈聊了起来,边聊边笑嘻嘻抱起孩子。“这孩子真胖.长得像你,多大了?”那位年轻的妈妈边笑边回答。接着老太太把孩子放到小车上.从她随身带的包中拿出两个小背心。“唉,我那儿媳妇下岗了,  相似文献   

15.
面试     
《连锁与特许》2006,(1):67-67
一个女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在面试第一关即遭到了拒绝。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就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相似文献   

16.
对于54岁的马妮来说,称呼她为“马董事长”,远不如称呼“马妮老师”更能让她接受,因为她说自己是一个思考者——不是思考市场,思考规模,而是思考形体今年已经54岁的马妮,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了自己所经历的那些风雨,不过可以想象的是,一个本来的芭蕾舞演员踏入了商海,除过保留被骗乃至借债度日的经历之外,在她创立至今,已经过了整整8个年头的马妮形体公司,留给她更多的是数不清的泪水……朝阳文化馆,本来是一个洋溢着热情文化气氛的地方,马妮刚开始办公的地方也是这里,她“发明创造了一种产品”——形体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相似文献   

18.
笑一笑     
《光彩》2000,(1)
男人的想法一老太太想养鸡致富,技术员小米根据情况告诉她养30只母鸡和一两只公鸡较为合适。过了一段时间后,小米决定去看看老太太养鸡的情况如何,去了发现老太太在鸡舍里养了30只母鸡,30只公鸡。“大娘,养30只母鸡,只要一两只公鸡就够了。公鸡太多,又不能下蛋,反而浪费粮食。”“你是说,让一两只公鸡占有那么多母鸡?”老太太涨红了脸说。“是的。”“这只是你们男人的想法,我不干!”(孙铭荐)屠夫的帐一个刚做了爸爸的屠夫气愤地说:“简直是疯了!加上产科医生的诊费、住院费和护理费,这个孩子竟然要800元钱1公斤!”倒霉珍…  相似文献   

19.
对对于经商的人来说,有人采访报道应该是求之不得的。然而,采访北京红墙生物公司总经理志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次我给她打电话,她都有些为难地说:“唉呀,谈什么呢?我真的觉得没什么好谈的。”好像接受采访比她去挣几百万元钱还难似的。在我第三次见她的时候,我终于从她嘴里挖出了一些零星的故事。她说:“我觉得,对我来说,无智谋就是最高的智谋。”  相似文献   

20.
石林 《中国工商》2002,(5):160-161
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爱丽丝来到一个大路口不知该往哪走,看到树上的柴郡猫,她问道:“请你告诉我我应该往哪里走?”“这要看你要去哪儿?”猫回答说。“不管去哪儿”爱丽丝说。“那么你走那条路都没关系”。猫说。因此,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么,时间管理就没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