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1):89-102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跨期动态决策过程,传统效率评价方法(非参数前沿面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面分析方法)只应用初始投入和最终产出计算效率值,而忽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跨期经营活动,从而可能错误估计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为此,本文拓展了Tone&Tsutsui(2010)提出的DSBM模型,采用基于冗余的DSBM模型重新测度了中国省际工业产能利用率。研究表明:(1)静态DEA方法与动态DEA方法测度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静态方法由于忽略企业的动态决策过程,倾向于低估产能利用率、高估产能过剩以及产生产能利用率过度波动的假象。而本文动态方法测度的我国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68%,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基于注册类型、轻重行业以及规模的动态分析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在各个层面均存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注册类型企业;重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轻工业产能利用率;大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中小规模企业。(3)东部地区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注册类型、行业以及规模层面均存在,说明根植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以及产权保护力度等因素可能是解释产能过剩地区差异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尽管今年全球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运力过剩的背景下,经济复苏是曲折而漫长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国际贸易和航运市场难以回到前几年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此,航运界形成共识:必须有效控制运力。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海运年会上,与会的航运界人士一致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  相似文献   

3.
(一)产能过剩原因与机理分析。1.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原因:(1)产能过剩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增长周期的结束。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看,2008年后出现的低增长,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调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叠加效应。目前的产能过剩既有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2008年以来刺激经济留下的后遗症。(2)产能过剩与我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3)产能过剩与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有关。2.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使用政策杠杆,形成了政府大于市场的"政府价格信号"。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了投资要素价格,政府创造的价格信号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的重要调节信号,使许多投资不是依据市场信号,而是依据政府价格信号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3.逆向激励的政绩考核机制,成为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经济"追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中国的首要发展要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中央政府始作俑,每层级政府都为下级政府,制定一套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出一种竞争性干部晋升机制。加之,大力发展更能带来GDP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化工业。从而为产能过剩的异军突起埋下体制伏笔。可以说,这种GDP导向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推动"经济赶超"的同时,对行业产能的过度膨胀产生了巨大的逆向激励作用,即引致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4.扭曲的财政体制,导致政府行为经济人化,是政府盲目追求投资的深层原因所在。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对政府财政的捆绑。地方政府之所以有抑制不住的负债投资的冲动,根源于两大原因:一是外部的因素,即缺乏刚性约束的金融融资体制和政府负债的管理体制;二是内部的原因,房地产催发的土地财政收益的驱动,使政府行为经济人化。在现有土地财政带来巨大吸引力下,政府变成了以实现土地增值为目标的经营,由公共人角色,变成了经营土地资本、追求土地收益最大的经济人。5.从经济系统看,产能过剩不是经济问题的根源,是系统危机的先兆。不能以一般产品过剩的标准,来判断房地产过剩。房地产具有的虚假繁荣掩盖其的过剩,往往使我们忽视它危机。把产能过剩放在经济系统去考察,产能过剩只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夜的前兆。房地产泡沫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化解房地产泡沫是从根源上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二)以长短结合、内外兼治的思路化解产业过剩的对策。1.总体治理思路:围绕四个主体进行标本兼治。政府是宏观上推动产能过剩的宏观主体。市场是经济系统周期性调节形成产能过剩的客观主体。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终端和微观主体。员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利益主体。上述四个主体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着力点和路径,按照长短结合、表里兼治的思路进行,是课题组研究治理产能过剩的主要思路。2.短期治理对策: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应急式治理。治理产能过剩,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启动对已经"大出血"的经济系统进行应急治理。遏制住产能过剩、投资盲目扩张的势头。围绕短期应急治理,需要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和严格利用法律手段。一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二是清理整顿建设违规产能。三是要进行点对点的分业治理。3.长期治理对策之一:给"高烧病"经济系统降温。从中医系统辩证思路诊断中国经济系统,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多种因素导致经济系统"高烧病"的结果。要从宏观、系统上为中国经济高烧病降温。(1)战略降温:调整大力热推的城镇化战略。需要把热推的城镇战略调整为降温、整顿、稳步发展的城镇化战略。(2)系统降温: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为整个系统降温,为中国经济过冬做好准备。(3)预期降温,中国需要有限市场化的房地产管理模式。让中国房地产回归消费品角色、弱化其资本属性,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福利性质、弱化其盈利性。4.长期治理对策之二:把纠正政府行为经济人化上升为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一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弱化地方政府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程度。二是加大地方政府负债管理和政府融资体制改革。三是改革官员政绩考核体制。5.长期治理对策之三: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化解产能过剩。(1)推进价格改革,发挥市场价格在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作用。(2)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过剩产业整合升级。(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推动产能过剩产业生态化、节能、绿色发展。6.长期治理对策之四:利用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1)通过海外投资,与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以带动我国技术和设备出口。(2)实施"中国式马歇尔计划",以商品输出方式对外援助,以消化过剩产能。(3)如果是信贷援助,应设立"定向采购"绑定方案。(4)通过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将过剩的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国家债权。7.长期治理对策之五:制定应对经济系统危机预案。(1)要关注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系统风险的应对预案。(2)要研究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经济危机之后应对预案。(3)要研究淘汰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形成连锁反应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发闻 《资本市场》2003,(10):23-23
<正> “九五”以来,我国铝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电解铝产量300万吨,供需大体平衡。到2002年底,已形成电解铝产能51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43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今年上半年,我国电解铝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净增产54万吨。在市场需求以及1998~2000年期间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有些地方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等诸多因素刺激下,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的要求,盲目新建电解铝项目,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对此,为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我国电解铝行业有序发展,发展改革委已连续两次发文,提出在铝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起,中国就相继出现对电力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也发布信息称中国九大行业产能过剩,电力行业潜在产能过剩。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在担心中国电力行业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电力过剩。通过与美国相应数据对比测算出中国电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来判断中国电力行业是否已经产能过剩或者是否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低速稳增长的新常态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错位,即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某些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和该领域的供给过剩.其中产能过剩是造成供需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尤以钢铁产业最为严重.河北省是我国的钢铁大省,近几年来钢铁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河北省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表现以及原因,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下一步去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规模、行业特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从整体结果看,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变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中,劳动力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正向关系越不明显;随着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同时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将得到弱化.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除了要扭转要素推动型产业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微观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借助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理性投资并高效利用产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同时也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产能。这二者既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条件,同时也是掣肘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通过产能有序向境外转移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这实际上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即在全球化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要考虑到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联系。让产能"出海",彻底释放外部消费需求,既能帮助庞大的外汇储备找到出口,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推动产能国际转移,是发达国家消化过剩产能的共性规律。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过五次产业转移,形成了两种产业转移模式。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也应有全球视野,要多途径探索在全球范围内消化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9.
产能过剩不仅阻碍了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剧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而市场退出障碍是导致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且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的市场退出障碍,具体表现为落后产能淘而不汰、兼并重组流于形式、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退出、债权银行救济"僵尸企业"阻碍市场退出等四个方面。要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消除现有市场退出障碍,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本文首先通过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实例对当前的市场退出障碍成因进行剖析,然后从扫清市场退出障碍(短期措施)和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长期措施)两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建立起长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争议,而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顽疾",越治理越严重。但在国际层面和学术研究层面,产能利用率更为科学,对产能过剩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界定和具体的统计上,产能利用率较产能过剩更为客观,数据的充实使得产能利用率统计得到了改善;在产能过剩产生原因上,主要侧重厂商竞争博弈等微观形成机制;从经验事实看,"长期产能过剩"表明产能利用率通常不会特别高;对于产能利用率,更多的作用是宏观景气的预警功能。我们的观点是,第一,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恰当的测度和较为可信的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存在问题;第二,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被过度强调了,存在着扭曲的可能;第三,在形成原因上,主要是宏观需求冲击、政府政策扭曲、国有企业的利益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第四,需回归产能利用率的预警功能;第五,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执行者并没有充足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强;第六,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上,更多地需要健全价格和利益机制,构建市场化发展模式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往往笼统地将二者视为一体。实际中,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分别指向企业投资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决策阶段,前者与需先行做出的长期投资决策有关,而后者则是后发的即期生产决策的结果。通过引入一个包含投资和生产两阶段的动态实物期权模型,尝试性地刻画从过度投资到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以及经济与政策这两种异质不确定性对这一形成机制的影响,进一步基于2003-2018年中国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结果表明:(1)尽管产能过剩总是源自前期投资的过度扩张,但并不是所有的过度投资最终都会导致产能过剩;(2)不确定性是导致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但过度投资更多地源于政策不确定性,而产能过剩则主要源于经济不确定性;(3)不确定性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要强于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因此,对过度投资的治理应以政策不确定性为主,保持政策调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则应以经济不确定性为主,维护市场运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铝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部分装备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峻,并有向上下游行业蔓延的趋势,资源和能源瓶颈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等等。尽管从2002年开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控和引导铝工业行业的发展,但是其迅猛扩张的势头依旧不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电解铝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后认为,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的形成,与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存在直接的关系,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调结构、稳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前提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西方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仅市场机制自身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独特的国内外原因。从长期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政府指导和调节与市场调节很好结合,才能较好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和二战后三十多年间的日本出现了特征相类似的产能过剩,此类产能过剩与以下两点直接相关:一是整个国家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后期;二是市场发育度低,导致市场对供求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对产能过剩进行治理也应在遵循发展阶段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市场发育度,使市场充分发挥其自我实现均衡的作用。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成功得益于对这种治理思路的贯彻,其科学有序的治理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6)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山西作为全国去产能力度最大的省份,2016年全年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煤炭产量同比压减1.43亿吨、减幅14.7%,减产总量占全国压减煤炭产量3亿吨的47.7%,GDP对应羲少约209亿元人民币。2017年,山西将化解落后过剩产能1740万吨,同时新增先进产能7000万吨。山西煤炭去产能,既是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又是自我救赎之道,下一步,要认清四个问题,处理好五个关系,认真执行相关政策,加快兼并重组,重视焦煤发展,发展先进产能,妥善安置职工,毕竟煤炭产业对山西太过重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产业仍然是我们山西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钢铁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最近呈现出产能过剩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某种程度上为钢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契机,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重要的沿线国家,具有优越条件吸纳中国钢铁的过剩产能.本文介绍了钢铁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印尼对钢铁的需求,分析了中国与印尼开展钢铁产能合作面临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提出推进中印尼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郭霞 《商周刊》2014,(25):11
在换挡期,要转变增长动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造成的过剩产能,防范债务危机,诸多问题也在考验着中国经济。“新常态”正在显现,中国经济“从大到伟大”的未来。我们仍需努力。自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首提“适应新常态”,“新常态”堪称今年以来最热的经济关键词。10年来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中国银行在12月2日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15年中国GDP将增长7.2%。中国正在告别过去30多年平  相似文献   

18.
宏观     
《新经济》2013,(11):8
煤市产能过剩,政府出手救市2012年中国煤炭社会库存首次突破了3亿吨,达到3.44亿吨。这意味着,持续了近十年的"一煤难求"盛况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煤企陷入供过于求危机。一位煤炭行业人士表示:"在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煤炭行业产能已经相对过剩。"而2013年的产能过剩形势将更加严重,据其估算,2013年煤炭行业的社会库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外需引导和政府补贴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内在逻辑。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不确定需求以及古诺竞争的厂商进入模型发现,以国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政府给予大量补贴的发展模式,会对竞争主体产生激励扭曲,厂商的过度进入最终导致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以光伏产业为例,选择2008-2015年沪深两市中主营业务属于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且外需依赖程度越大,政府补贴越多,产能过剩越严重,而研发投入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产能过剩的概念,接着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产能过剩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