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中长期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定义,并对其价值目标、法律地位、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作了探讨。中长期信用银行大多由政府所拥有或控制,其治理目标是在保持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发展战略利益,这导致中长期信用银行与一般经营性公司的公司治理有很大不同;其次,中长期信用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金融中介,其银行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治理与一般性经营公司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最后,中长期信用银行业务经营的中长期特性,导致其公司治理即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借鉴各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社会信用是影响银行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为验证地区社会信用与银行合规经营的内在关联,本文选取中国295个城市的社会信用和银行合规经营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社会信用对银行合规经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社会信用水平越高,银行经营越合规;不同类型的银行受到地区社会信用的影响存在差别,相比大型银行和总部同地的银行,中小型银行和总部异地的银行受到地区社会信用的影响更显著;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地理距离、银行业竞争程度、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环境等对地区社会信用与银行合规经营的关系均具有显著调节效应.本文为研究银行合规经营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从微观视角验证了社会信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由于其行业特性,公司治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也有其不同于一般公司的特征,评价银行公司治理也有其不同于一般公司的侧重点。评价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首先,根据公司治理不同层面对银行绩效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对股东结构与行为、董事会结构与运作、高管人员结构与行为、信息披露质量、相关利益者评价指标赋以权重;其次,针对各类指标涉及的内容设计评价问题和标准值;最后,按权重计算总得分。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群  杨柳 《新金融》2006,6(4):43-46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根于银行本身的特点,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一般企业不同,银行的产品与一般企业的产品不一样,银行的委托—代理合约复杂,这导致了银行所遵循的公司治理理论与一般企业不能一样;另一方面,银行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与一般企业相异,银行是高度依赖人力资源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治理安排必须体现这一点,同时在外部治理机制上,银行治理高度依赖于政府。  相似文献   

5.
贷款保证担保有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银行业经营实践中普遍存在贷款不规范(保证)担保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担保对银行债权保障功能缺失问题,本文认为.其中既有深刻复杂的体制性原因,也与人们对保证担保的认识和运用为当有关.本文在回顾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保证担保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解析了导致保证担保功作用机制扭曲、有效性不足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借款人公司治理不完善、政府救助以及银行的不作为.最后,结合银行大客户贷款数据信息进行了实证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分析结论,据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的原因或有不同,政府有效治理的目标与方法便存在差异。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不仅来自于市场方面,更有其体制根源。改造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改组分支银行体系,都要求立法确定银行机构的独立性,明确其法律地位与责任,界定与规范其功能。同时,中国的银行体系不适合所有分支银行的商业化,许多分支银行的基础功能还是储蓄银行,在此基础上可发展成为社区银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4~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其信贷行为、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越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贷款集中度越高,经营绩效也越差;银行的大股东同样存在的"掏空"动机,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地方政府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更高。而银行中的独立董事对银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我们还发现,股权结构会通过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流向影响银行经营业绩,从而揭示了股权结构影响银行绩效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本文的研究为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在公司治理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一般公司治理的区别,并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几条重要思路.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首先,明确的责权划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核心;第二,银行产权改革并非是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必然前提,两者可以并行不悖;第三,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创新的关键在于破除"官本位"思想,推行以专业技术资格为定位标准的行员等级制.  相似文献   

9.
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斌  赵洁 《上海金融》2004,(5):55-57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机制,既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又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约束,以实现其治理目标。本文试图把公司治理的一般原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结合起来,提出商业银行应树立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建立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以顺应新经济趋势,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治理效率,促进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发挥银行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士凯 《财会学习》2016,(24):240-24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现行公司生产运营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对于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现行公司战略管理的框架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边界尚不清晰,导致公司的战略发展步伐较为混乱,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因此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制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应用对策,对于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夏冠军 《浙江金融》2004,(12):25-26
就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研究治理问题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治理问题一直是中国银行业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理结构的改革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转变、提高经营绩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政府为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专门研究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产权角度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缺陷,提出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思路大多是"国有-股份制-上市",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对其治理的影响.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比非金融公司要复杂得多(Furfine,2001),而且银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受政府的管制和监管.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我国信用债违约频繁发生,其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给债券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导致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机制被破坏.本文在分析信用债债权人保护和信息披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用债监管和信息披露法规现状,对永城煤电信用债违约事件的信息披露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以及...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具有高负债、高风险、高社会影响等主要特征。其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机制。然而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因为柜面的违章违规操作导致重大的资金损失案件很多,其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不仅给银行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  相似文献   

14.
杨婧媛 《时代金融》2011,(21):196-197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5.
杨婧媛 《云南金融》2011,(7X):196-197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6.
王炯 《中国金融》2022,(23):41-43
<正>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根基。对比先进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与银行经营好坏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公司治理不健全甚至形同虚设,对经营绩效会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最终将银行拖入破产倒闭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其公司治理体系不断优化,但仍有一些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文章首先分析了不同银行的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体制的特征差异,认为不同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可能来自于股权结构差异。随后,对银行内部治理主体进行分析,认为应在明确党委职责的基础上,从职责界定、人员构成和信息传递三方面提升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完善监事会职能。最后,提出应重视ESG对银行公司治理趋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开发性金融是单一国家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通常为银行),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其他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金融分权与银行大股东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商业银行经营函数,分析政府层级间金融分权和政府与市场间金融分权对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进而实证得出结论: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金融分权深化后,地方政府通过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在地方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重大项目贷款等事项上具有一定的干预权利,从而加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政府与市场间金融分权深化,一方面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利率弹性和资金效率,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另一方面,这一分权导致金融竞争程度提高,会增加银行的冒险冲动,引发贷款风险。因此,从货币金融的外部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及自发膨胀性,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均衡等角度,应保持必要程度的金融集权或金融适度分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与世界其它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比较人均利润、人均资本和人均资产,这种差距就更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模效率损失造成的.其具体原因是:一是中央政府为了聚集分散于民间的巨大金融剩余,有意控制银行的组织权并扩大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另外,地方政府在改革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支配权,也加强了对银行的控制,并投法让商业银行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二是从委托--代理人关系角度来看,中间委托层次多,初始委托人约束乏力.三是银行的经营不受成本约束,更愿将利率和扩充组织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四大国有银行撤并机构的涵义是:技术与手段的进步对规模和网点的影响深刻;面临国内外银行的竞争;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使银行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更多地和银行效益挂钩;政府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