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九五”末,我国纺织行业作为国 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突破口,已经过生死攸关的时刻,终于见到曙光,全行业已提前完成了三年目标。 应当指出:实现纺织国企三年脱困目标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正如有位上海全国人大代表所说: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基本或部分摆脱了“人多、债多、负担多”的“三多”状态,走出了困境,已经“站起来”了,即脱困。但是站起来不等于跑起来,从站起来到跑起来还有一个相当过程,国企改革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我们还不能松口气。据国家经贸委初步分析:国企脱困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刊提示:解决政企不分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攻坚战,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来,政企不分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还没有得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借鉴国外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从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两个方面分析,说明解决政企不分这一顽症的出路在于调整完善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不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十多年来,国家在历次重大经济政策出台时都反复强调政企要分开,但是至今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可以说,解决政企不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国外…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与造就新型企业家是当务之急  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无论实行哪一种企业制度,企业总是由人来办的。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具体的人,不管什么样的企业制度,人与制度的适应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还是从改革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新型企业家。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与传统的“国营”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说,现代企…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年 ,实现资本人格化是核心问题之一。实现资本人格化 ,就需要从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出发 ,充分估计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深远意义 ,并立足国情 ,区别不同企业情况 ,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职工持股实践。职工持股制度存在“三个有利于”推行职工持股制度有利于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由此造成国有企业优秀人才的严重流失。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均占全国工商企业的1/2。实践再次证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但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前一阶段,由于改革还不配套,规则还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演绎为“国退民进”,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有的采用下指标、派任务、定时限、赶进度的做法,用搞运动的方式要求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有的把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6.
自从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了全面的部署,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摆在了重要位置上。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十几年改革、发展的实践看,完全可以说,创新是国有企业的灵魂,是国有企业振兴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后劲的企业,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提高国有企业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应把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当作国有企业“第二次创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地讲,我国的科技实力在国际上远远高于“亚洲四小龙”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从1980年以来,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年均25op的速度增长。进入九十年…  相似文献   

8.
委托问题与我国公司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委托问题是导致我国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关键。 严重的委托问题、代理问题和更为不完全的契约构成了我国转轨经济公司治理的理 论分析框架。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入手,提出“大资本雇佣创新企业家”的思想,证 明和建议建立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选择和监督经营者的大股东能有效控制委托问题和 内部人控制,并对其他相关观点进行了评价;本文还对我国非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 在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国有民营而取得效率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邹东涛教授“搞活国营企业”、“搞活国有企业”、“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从整体上搞活国有资本”、“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这反映了我国改革理论和改革举措的不断深化过程。邹东涛同志今天又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10.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积极推进国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通过这次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研讨会,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机械行业的国有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定不移地——  相似文献   

11.
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进式改革的道路,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和成功的。国有企业已基本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可经说是行百里,半九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收缩国有经济战线,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减持,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工业发展问题仅仅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我国缺乏的是从基本国情高度和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工业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现实基本经济国情是"工业大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基于这样的国情认识,本文描述了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和指标,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以建立工业强国为目标的工业强国战略,研究了工业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本文判断,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世界工业强国,在2040年前后全面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企业家才能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高效配置和企业家才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如果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会财富。基于全国1997—2016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使得企业在市场扩张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企业成长。机制讨论表明,企业家行为带有明显的烙印效应,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为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误等带来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代理变量、双差分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结论仍然稳健。中国经济要向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应注重产权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家才能培育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倡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营造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和制度安排,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有垄断边界、控制力和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第二次产业为样本,研究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之后国有控制力与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重组后,第二产业国有经济部门利润分布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高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性的国有控制部门,而不是综合要素生产率,非垄断性部门受到综合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的影响,但其利润水平对全部产业贡献率较低,国有控制力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国有企业的利润呈微弱正相关,表明高利润更多地来自于行业的行政性壁垒。论文最后从经济、法律和市场等角度讨论了改善产业绩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退出成本、经理行为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退出成本引入对经理行为的分析。分析表明,退出成本的存在会使经理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退出,经理的努力水平会随着退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提高经理的退出成本,所有者以较少的剩余索取权激励使经理提供相同的努力水平。本文认为,退出成本过低是导致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多管齐下,在当前推行产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和剥离政策性负担、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经理的退出成本,以避免其他改革措施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身份置换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三权互动的改制模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建立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对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救助。当前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身份置换模式虽然取得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积极效果,但由于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并未遵循“弱者救助”的逻辑,出现了以不科学、不公正和低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缺陷,迫切需要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是近期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一个新动向,因此,对于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就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并购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展开讨论,深层次揭示跨国公司并购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从政府管制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原由和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企业难以全面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后,财政从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借债吃型财政后,它们失去了资本金注资来源,而银行注资形成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又会形成金融风险;工资成本上升趋势和资本利润率下降规律内样在国有企业发生作用,冗员过多的工资上升侵蚀利润,使国有企业难以为继;将企业作为一级党政社团组织办和企业办社会,使企业的体制成本很高,并内化了许多社会成本;所有者多头代理,导致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所有者的权力、责任和应当承担的风险不对称。从放权让利改革开始的所有机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管用的所有者,且形成了更多的不负责任的所有者代表。后来企业资产多元化的改革,希望通过外力建立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搭便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从战略上讲,国有经济要集中,要社会化,要在许多领域退出。但是,国有经济所占资源目前仍占全社会经营性资源的70%以上。并且,国有经济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转轨。因此,需要在过渡时期建立一种有效的出资人一经营者制衡制度,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应该与科技创新相提并论。尽管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正式概念出现在文献中只有短短几年,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的产业部门。一方面,这与创意产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创意产业具有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强大功能紧密联系。本文在分析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基础上,探讨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内涵的关系,进而分析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国有企业以及作为“精锐部队”的中央企业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增加,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深化国企改革,既是中国国有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在2011~2015年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评价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3家中央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十二五”期间国企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