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浙江省969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以及企业录用政策、企业培训政策、政府培训供给量和政府培训有效性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和企业薪酬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较为明显的代际传递现象,主要表现在群体素质、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是"贫困代际传递"所造成的;客观方面则主要是源于中国新老农民工所遇到的相同境遇。要解决此问题,一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加培训和职业教育,阻断这种"贫困代际传递";二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利用1613个调查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意愿及其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烈的就业能力提升意愿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意愿随着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和接受政府培训次数增加而增强,并且已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意愿略强于未婚新生代农民工,但男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意愿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旨在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就业提供完备的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城市化发展不足和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政府对农民工的公关就业服务严重不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存在误差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缺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然而,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寻求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发展,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用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技能培训问题。现代社会中,农民工职业培训大致分为四种形式:政府培训、市场培训、企业内培训和家族培训。而从职业周期角度来看,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的整个跨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技能认知阶段、技能追求阶段、技能定型阶段。鉴于农民工在整个职业周期中参与培训形式的不同,结合农民工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技能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应当对农民工实现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缩小职业周期在生命周期的跨期,明确政府培训和市场培训的分工,进行投资与受益制度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可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的缺失,而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政府、社会、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等层面。因此,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积极探寻企业社会责任培育的路径,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将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进入新世纪,新生代农民工在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民工荒""民工潮"时而出现,而提升其就业能力是稳定就业、实现融入城市和职业向上流动的关键。笔者根据全国总工会、国家政策研究室、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就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大中型城市中二、三产业迅速崛起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了上一代农民工的主体地位,成为我国新时代的建设主体。但“民工荒”现象也随即暴露出来。笔者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出发,通过他们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与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渐进主义道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毫不动摇地奉行区域和谐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充分拓展区域管理创新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持续不断加剧的"民工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制度化壁垒稳固、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需要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消除就业壁垒、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体,是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群体,但住房保障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市民化进程的瓶颈.公共租赁住房是唯一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的住房保障形式,由于中央层面政策设计缺乏操作性,地方政府采取“经济上吸纳,制度上排斥”手段,新生代农民工实际获得公租房数量相当有限,难以从住房困境中解脱出来.建议借鉴治理理论,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最终实现政府、用人单位、新生代农民工以及社会组织四主体合力解决住房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工的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行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城镇转移行为特征,有与上一代农民工相同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不同。本文正是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转移行为是一种发展理性选择行为的观点,认为在他们的城镇转移行为中,追求的是包括身份转变、职业转换和地域转移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同步实现。并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一发展理性的实现,有赖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城乡社会的认同和国家宏、微观制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开放,渴望融入城市,由此社会保障诉求的愿望更为强烈。面对日益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及其利益诉求,要求社会政策的变革必须与时俱进。要按照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逐步从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就业培训、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完善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尽快将其纳入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服务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浙江省969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态度及其个体差异。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经济转型升级”概念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他们能强烈地意识到经济转型升级对个体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能理性地认识经济转型升级对个体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更加开放的就业态度和较强的就业自信心。但其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宣传力度,准确把握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大力拓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途径,构建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并不断改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具有诸多重要的政治价值。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数量日益增长质量逐步提升,在其市民化进程中起根本作用的制度型社会资本明显有所增长但需要继续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特别需要从政府积极推动、制度深度变革、法律有力助推、观念及时更新等方面入手,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足量成熟的社会资本以推动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要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缺乏的不只是技术,还需要拥有企业文化素养。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有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敬业精神,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精神的养成。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主要有进行专业行业调研、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促进企业文化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等。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的社会融合,特别是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融合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农民工这一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具备社会融合的客观条件,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均优于第一代农民工,但是当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社会融合程度仍不容乐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对于"市民"身份的认同。文章对自我角色认同这一表征进行了多分类无序变量的逻辑回归分析和交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文化水平、收入、婚姻和行业等因素。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基本权利的政策建议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意见,以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市民"身份的认同程度,早日实现农民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占中国农民工总量2.3亿中的六成以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征,分析犯罪形成的内外因素,从文化融入、培训管理、精神干预和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理想模式,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制度认可之下的社会认同,从而有效地防控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提高他们对市民化支持政策的认知度。本文运用广东省东莞市与昆山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学习成本、同群效应对新生代农民工政策认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支持政策的综合认知度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加班、工作强度以及从正规渠道获取政策信息加大了新生代农民工政策认知的学习成本,对政策认知度产生负向影响。企业与社区的政策宣传、农民工之间的政策谈论、农民工加入正规组织产生了农民工之间的正向同群效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认知度有正向影响。出生年代、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认知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