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金融科技风险在传统金融行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间的传染路径,本文以16家金融科技机构组成的金融科技行业和6个传统金融行业为样本数据,构建金融科技机构之间的关联网络,最后根据影响深度(风险溢出)和影响广度(关联网络)识别出金融科技行业及其机构的风险传染效应与影响路径。研究表明:第一,金融科技行业的时变波动率最大,且与其他相关行业间存在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第二,与国有银行相比,其他非银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更大;第三,金融科技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以业务为聚集的核心。因而建议:第一,采用纵向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监管和防范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溢出;第二,通过打造有利于金融科技业态发展的监管沙盒机制,建立相对完善的行业和机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金融风险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VaR、MES、CoVaR以及ΔCoVaR四类风险测度方法,对我国A股56家上市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展开研究,并结合前沿的风险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研究角度考察了我国金融风险的跨部门传染。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风险测度指标均能准确识别出我国金融部门风险集聚的尾部事件,而且金融体系整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跨部门风险传染效应。此外,本文研究发现,我国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逐年攀升,且传染中心在“银行钱荒”、“股市熔断机制”等事件中发生了相应改变,其中,在“钱荒事件”中,银行部门等成为了风险传染的发源地;而在“熔断机制”事件中,房地产与证券部门则成为风险传染的网络中心。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与监管机制的若干建议,使得本文研究对于“防范跨市场、跨产品、跨机构的风险传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利琴  常月  陈锐  黄琨 《保险研究》2017,(10):29-41
基于机构关联的视角,运用TVP VAR模型和网络模型详细探讨了不同时期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重要机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进性,其从发展初期银信单一渠道模式逐步演变为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多机构合作的多渠道并存模式,机构之间关联性不断增强,风险传染效应显著。同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重要机构在不同阶段下有所不同。因此,为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应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动态性和实时性,对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采取“穿透式”监管,并对系统性重要机构进行针对性监管和差异化监管。考虑到我国影子银行机构之间的高度关联性,还应明确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职能范围,加强监管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能够提高其资金配置效率,增强对传统业务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能力,同时也会改变自身所面临风险的分布状态,导致操作风险日益凸显.金融科技会放大冲击对银行体系的影响,从而加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监管机构需要借助监管科技与监管沙箱,构建递进型的动态监管制度,实现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由于风险分散的内在性、风险传染的有限性以及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保险业在一国金融稳定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保险与银行之间的相互渗透,一方面能够在微观上因机构间不同的风险状况分散集团风险,在宏观上因行为方式的不同对金融稳定发挥不同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股权纽带联系与金融工具交易等渠道,导致跨部门的风险传染,因此有必要在加快发展保险业成为金融体系三大支柱的同时,充分认识保险业作为不稳定来源的可能,有效防范银行与保险的跨部门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6.
李文红  贾君怡 《金融研究》2018,452(2):45-60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影子银行由于缺乏监管、信息不透明、资本覆盖和流动性储备不足,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协调合作,制定了加强影子银行监测和监管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针对证券融资交易的流动性风险、杠杆风险、交叉传染风险和顺周期效应,提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建议,旨在防范证券融资交易的潜在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我国在证券融资交易方面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但近期发生的“国海证券”等事件也暴露出部分证券融资交易行为不规范、反复开展证券融资交易产生流动性错配和杠杆风险、监管框架不够系统完整等问题,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危机后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提出的证券融资交易监管框架,结合我国业务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融资业务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部分经济体的科技公司开始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并成为控股或主要股东。科技公司入股银行有助于提升市场认可度和降低与银行合作成本,可帮助银行获得低成本存款,可促进当地普惠金融及市场竞争,但也导致了利益冲突、风险传染等潜在风险,各经济体监管当局通过加强准入管理和风险防控措施予以应对。目前,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入股银行成为控股或主要股东的家数最多,相关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建议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采取审慎监管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和银行风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载体,底层技术会从产品、机构、金融生态、间接影响等不同维度对银行服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银行风险的演化特征包括操作风险异化、个人业务风险上升、风险关联性增强、直接风险加大等。针对风险的变化,需要厘清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业务和职责边界,加强对中小银行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监管,同时改进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岳莹 《北方金融》2022,(9):94-96
<正>金融科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用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消费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以技术为驱动,利用新兴业务模式、新产品服务,形成零售银行、网络借贷和融资、云计算平台、数字货币、金融财富管理、互联网保险、监管科技等新兴金融生态,重塑传统金融业,为农村的金融服务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从银行的视角总结领先银行是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并就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看法。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在显著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的竞争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商业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为快速获取必要的金融科技能力,银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在其价值链的多个环节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银行价值链由封闭的自我循环模式转向开放的合作模式,且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活动存在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银行业的风险特征也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传统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且变得更加复杂;科技风险、网络风险与数据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作为应对,我国应结合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银行监管框架和模式进行再评估,督促指导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相关风险,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以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郭晔  未钟琴  方颖 《金融研究》2022,508(10):20-38
商业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进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5—2019年323家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战略合作的数据,研究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其信贷风险与经营绩效。结果表明:(1)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战略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2)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其自身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3)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提高运营管理能力与拓展中间业务这四个渠道提高了银行经营绩效;(4)全国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使其信贷风险水平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的效果更强。同时,信用贷款比重越高的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顺势而为所进行的金融科技布局的微观经济后果,也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耿宝建  殷勤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4):109-122
当前金融与科技融合驱动下的新经济浪潮逐渐拉开帷幕,传统的高校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培养范式在新形势下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形成了一场由传统教育到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变革。新时代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与体系重构,是中国提升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新时代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中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创新要求及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金融与科技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作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时代竞争的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成为现阶段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Can fintech close the gender gap in 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 Using novel survey data for 28 countries, this paper finds a large and ubiquitous ‘fintech gender gap’: while 29% of men use fintech products, only 21% of women do. This difference exceeds the gender gap in bank account ownership at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le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l-level controls explain about a third of the fintech gender gap, the residual gap declines by 60% when accounting for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willingness to use new financial technology, the suitability of fintech products, and the willingness to use fintech entrants if they offer cheaper product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drivers of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to foster financial inclusion with new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和金融科技支持下,消费金融公司自正式试点以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资产证券化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在助力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扩容、改善流动性和提高运营稳健性的同时,也促使消费金融行业风险高并导致诉讼案件的增加。本文基于捷赢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经验证据,明确了消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风险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获客、规范催收行为和智能风险防控等措施为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保驾护航。因此,针对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以强化风险管理,不断完善消费金融资产的监管机制,借助系统性风险管理来规避套利和资金风险,进而促进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稳健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 SVAR 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同时也因其“空白型金融创新”的特质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严峻挑战。美国在金融科技的立法方面,强调“建章立制,立法先行”,创制法律规范具有前瞻性;在监管方面,秉持“负责任的创新”的监管理念,创新监管范式,力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合法合规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可合理借鉴美国的立法和监管经验,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立法建设,创制新的专门性立法,构建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协调机制,研究以行为监管为导向的监管范式,构建包容性监管制度,探索完善中国式“监管沙箱”机制,最终建构“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对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制度的演变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美国对问题银行注资救助制度的演变及不断完善过程,并对制度内涵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政府对濒临倒闭问题金融机构注资救助就是政府干预、防止金融风险扩散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滥用.滥用会导致个别金融机构将风险向政府转嫁、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同时对市场机制具有很大破坏作用.美国在防止政府干预滥用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目前正在启动的政府对证券公司的注资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挑战。英国、印度等国相继推出监管沙盒。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在监管实施主体层面,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应与地方政府一起构建跨地区监管沙盒合作机制,实现普惠金融;在测试主体层面,以银行业为切入点逐步推广实施,积极引入金融科技公司形成协同效应,鼓励沙盒中的测试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金融消费者层面,需要搭建消费者数据共享平台,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来,中国式监管沙盒需要构建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监管能动性的积极转变,实现金融科技与监管创新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军 《西安金融》2014,(8):8-12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形成了有益补充,但同时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挑战入手,总结借鉴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经验,就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