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以更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是时人所议所需。我国南部某省A市首创"法制副主任"制度加强基层治理,生成了颇具创新性的基层法治之"地方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从管理到治理、从善政到善治的进一步转换。制度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制度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嵌入了村居自治;制度凸显了软法治理机制;制度蕴涵了现代契约理念和契约精神;制度创新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样式,提升了基层法律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还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有待强化、基层民主自治局部存在失序、基层法治有内卷化风险、道德规范约束力弱化和矛盾纠纷研判处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的挑战。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提出要以政治为统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支撑,建构“五治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施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道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持续推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改革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新时代进一步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和深化财政改革,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在财政法治轨道上推动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使法治建设和法治价值观念融入理财的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以更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是时人所议所需。我国南部某省 A 市首创“法制副主任”制度加强基层治理,生成了颇具创新性的基层法治之“地方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从管理到治理、从善政到善治的进一步转换。制度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制度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嵌入了村居自治;制度凸显了软法治理机制;制度蕴涵了现代契约理念和契约精神;制度创新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样式,提升了基层法律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内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有机整体。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现代国家、政府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战略路径:加速治理体系法治化建设立法进程,培育提高治理主体的法治素质和法治能力,改革现行司法体制,构建对公权力的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新时期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协同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合肥市蜀山区在走向"善治"的过程中,以系统管理为指导思想,强化社会协同,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初步构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积累了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组织,发扬公共参与精神等促进社会协同,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的治理离不开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法治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法治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课作为与法治教育联系最密切的科目,在思想政治课上就如何渗透法治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它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法治基本方略已在党的决议和国家宪法中得到双重确认,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需要道德教育相配合。“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德治”,它只是推进法治方略实现的一个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早已被认定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一种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一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而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法治现代化最重要和最艰难的是农村的法治现代化。我国农村的法治存在极大的问题,连基本的法律信仰都没真正意义上形成。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会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层管理单位,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基层单元。社区公共财政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代表着国家行政权力介入基层社会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社区治理模式探索走在全国前面。文章对2017年-2018年武汉市级财政支持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和剖析基层治理下财政投入的表象及微观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把握政府与社区之间“指导与服务、协作与监督”的关系,如何建立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对社区建设的有效承接,如何调动居民自觉投入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域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市域治理目标、机制、工作布局、方式现代化等内容,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S市通过创新市域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统筹谋划能力;推进市域治理法治体系建设,提高依法善治能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共建共治能力;推动市域治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加强数字治理能力等措施,在市域治理现代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有必要从建立高效联动的组织体系,加强法治保障水平,注重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化建设等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中明确提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小区是社区中的基本场域,是社区居民主要的生活空间,引导与保护业主有能力解决自己居住小区内的事务,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加强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改革开放后,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出现小区治理的"三驾马车",即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维权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主体在小区治理中的矛盾,而其中的关键是业委会成立的困难和业委会通过法律保障权利时的技术性障碍。业主委员会是业主的自治组织,文章在用奥尔森搭便车理论分析业委会成立与行使职能困境的基础上,以公共治理理论视角提出发挥社区精英在小区业主委员中的领导与团结功能,增强业主委员代表业主通过协商与调节渠道进行维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业委会的自治功能,增强基层群众的自治能力,研究可以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以下途径自律守法,改变"人治文化",完善法律体系,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健全监督制度等,一定能实现这一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精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腐败治理必须严格依照法治的原则要求。处于转型阶段的波兰,其国家审计在法治的基础上依靠为议会制定法律提供服务、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监督法律体系的运行、监督政府政策的执行四个路径服务于腐败治理的需要,最终实现国家审计"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家"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治国重德     
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个重要手段,为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所重视。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既是理论学习的重要专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性所在。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依法治国必须依赖道德的支持。首先,法律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始终是重要课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建设衡水市基本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体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实践领域对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新时代发展成就的彰显。衡水市在积极实施"重新定位,主动融入雄安新区发展战略"建设,加强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体系的研究兼具重要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与社会基本矛盾转变、依法治国战略推进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有重要关联。文章通过角度的变化全面探究衡水市基本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建新 《企业家天地》2007,(12):142-144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治建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企业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基层纠纷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引发纠纷的可能性提高,也使得基层纠纷治理工作的难度提高。有效且正确地治理基层纠纷,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生活质量。创新基层纠纷治理制度使其能够合理处理基层纠纷,则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民生制度化和创新化、建立专业的纠纷治理团队、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公民基础素质、打造专业的纠纷治理流程。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绘出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蓝图,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和目标。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该如何履行职能?本文拟从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角色、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