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纪佃波 《南方金融》2022,(10):63-78
从2018年1月1日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分阶段实施,及时评估其应用的经济后果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政策调整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末已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8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处理组,选取还未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57家中国商业银行为控制组,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是否影响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在整体上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第二,资本市场监管、资本计量方法和盈利水平在其中发挥了调节效应。第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式对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的提升作用受到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对上市商业银行、运用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商业银行和盈利水平较高商业银行的影响更明显。这些发现揭示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增强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的作用机理,对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变革其他经济后果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及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增长。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显著降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机制分析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充分性效应和及时性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以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其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丰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及其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凡 《上海金融》2007,(11):45-49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客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面板VAR模型及2004~2009年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银行贷款行为、盈余管理策略的动态调整.研究发现,从中国代表性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来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净利润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这证实了盈余管理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因其减值确认的滞后性受到业界的质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适时推出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地确认贷款预期损失,缩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标准与现行会计准则间的差异。本文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展开探讨。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在减值准备金确认时点上具有先行性优势;当金融资产存续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新增金融资产影响趋于稳定水平时,预期损失模型在减值准备金计提的总量上与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金额将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作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关键,前瞻性信息获取及调整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与旧准则的根本区别。本文对照国外前瞻性管理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前瞻性管理上的差距,并选取国内A股、H股上市商业银行前瞻性管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前瞻性管理对银行减值准备计提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存在效果不均衡、局部预期过度、缺乏同类可比等问题。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完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体系,强化市场培育和市场监督。  相似文献   

7.
贷款损失准备可有效覆盖贷款损失,是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的重要因子,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13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不存在盈余管理、资本管理和信号释放动机,且是基于即期信息对计提作出判断,缺乏对未来信息进行前瞻性估计的逆周期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为经理自主权的代理变量,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方面的自主权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存在使用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调整资本充足率和盈余管理的行为,银行还使用其来缓解风险和融资压力;银行经理人员主观感知到的经济下行和监管压力对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有显著影响,经理人员在感知到经济下行后会减少计提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赵旭 《金融论坛》2006,11(12):34-38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董明会 《金融论坛》2006,11(7):39-46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目前衡量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及其抵补能力的权威规定。本文应用新的核心监管指标框架,以实证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5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状况及风险抵补能力和水平,透过指标及数据表象分析了背后存在的深层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必须提高资产质量和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业务转型和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拨备及资本充足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和加大信息披露等启示;并提出了完善《核心指标》、统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办法及衡量指标、统一信息披露格式及口径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逐渐显现,正确认识信贷集中度及其影响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行业集中度、地区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以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采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考察了各组同质同类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历史成本会计法的条件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准备金具有必然性.本文从贷款定价的角度分析了银行计提贷款准备金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理论依据、国际银行业的实施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预测思想的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的新思路,并分析了其运作机理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经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从行业组合的视角探讨商业银行如何根据国家政策及自身战略积极布局信贷资产,从被动调控向主动管理转变,实现收益、风险及资本的优化.本文提出两个优化模型——基于最优增长率的均值方差基准模型和专家判断的主动配置模型,通过加入风险相关性、风险容忍度、经济资本等约束,为银行在不同风险偏好下积极配置资产提...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施行经历了四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后,对其在上市银行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上市银行2007——2009年年报.对上市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总体情况、公允价值的实施情况、资产减值损失对损益的影响、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上市银行盈利状况、商业银行实际利率法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努力将新会计准则的精髓应用到商业银行的会计实践中.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及投资者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Prior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loan loss provisions are primarily used as a tool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management by listed banks. Effective 2005 all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are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Adherence to IFRS, it is claimed, should enhance transparency of reporting practices relative to local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FRS on the use of loan loss provisions (LLPs) to manage earnings and capital. We use a sample of 91 EU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covering a period of 10 year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IFRS). Since early adopters may have different incentives and motivations relative to those who adopt mandatorily, we dichotomize our sample into early and late adopters. Overall, we find that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loan loss provisions) for both early and late adopters while significant over the estimation window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IFRS. We also find that, for risky bank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is more pronounced when compared to the less risky banks, but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post IFRS period. Capital management behavior by bank managers is not significant in both pre and post IFRS regimes. Overall, we conclud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FRS in the EU appears to have improved earnings quality by mitigating the tendency of bank managers of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to engag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loan loss prov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