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3月党中央召开的"两会"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和宜居生态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河北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近年逐渐增快,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经济的发展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如唐山、邯郸等以开采矿产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对生态环境、地域特色等方面的破坏和影响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本文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探讨珠海市经济、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宏观战略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和人民群众新期盼作出的战略新部署。实际上,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把握生态文明内涵,从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和生态文明智慧融入两条路径,建成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和社会和谐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同。社会和谐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学习生态系统文明智慧,探析社会问题产生的生态根源,构建稳定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2013,(6):67
社科院20日发布《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带动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生态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发展性的特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凝聚和推动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将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强大、最持久的内生动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呈现了产业联动、注重生态、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新特征,但也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金融支持力度不强等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对于促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研究甘南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一问题。在深入分析甘南州生态环境现状、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选择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制度政策机制、规划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调控机制、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构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体系等11条具体促进甘南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形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会计最基本的价值就是社会成本最低、适应范围最广的社会信用工具。只有不断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建立优化诚信会计秩序,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序发展。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理论文化、会计规范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教育文化、会计环境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影响会计文化发展的因素来看。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从影响会计文化发展的群体来看,不仅包括会计工作者,也包括各社会组织及会计信息的相关者,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社会全员;从会计文化发展过程来看,既包括历史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根据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予以创新。因此,会计文化建设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建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的文明社区建设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原先以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寻求社区整体发展的方向。生态文明社区的提出体现了这个转变,构成新阶段文明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从理论上阐明生态文明的涵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大战略。但从现状看,作为城镇化基础性工程,城镇建设同城镇化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其中财税体制问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阻碍。20多年来,城市维护建设税作为城市维护建设的唯一税种,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已不适应城镇化投融资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建立与城镇化建设事权相对应的财税制度,其中关键是要改革城镇建设税制。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生态文明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篇,并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是守着青山绿水放弃金山银山,而是选择更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具有开放性、功能多样性、建设主体多元性等特征。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我国中部地区在城镇化道路探索中的一条现实选择。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顺从农民意愿、规划先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和创新社区管理方式等问题。同时,需要适时引入现代物业管理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物质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背景下审视大运河无锡段文化带建设现状,发现大运河无锡段文化带建设在生态、文化和经济方面具有基础优势,但也存在着水文化传承发展空间受限、“金色地标”影响力不大、保护和宣传缺乏协同机制、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无锡需从突出文化引领、注重生态优先、持续创新推动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先导,带动无锡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协同发展,把大运河无锡段真正建设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发展对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则传统城镇化却是不可持续的,势必就要求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频频凸显出潜在诸多生态问题。因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明确提出城镇生态化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转型、城镇环境生态综合化治理、生态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路径,以期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区域发展的血脉,新型城镇化强调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白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承担着"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文化传承等多重使命,其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应着力将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核心旅游吸引物,通过大地景观设计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文化不平衡。文化休闲产业项目建设应注重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产品开发注重深度体验,避免门票经济。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其最终的落脚点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于"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特点之一就是环境友好——这是我国未来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而现阶段我国生态问题十分严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商贸流通业是城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城镇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繁荣的商贸流通的基础上,二者互为条件。目前黑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仍以粗放型的规模扩张为主,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国外在生态型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重视公共政策在生态型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是国外的典型做法,从公共政策视角对国外典型生态城镇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吸取有益经验,为我国的生态型城镇建设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的两件大事。城镇化如何在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人口这一基本国情下可持续推进,笔者认为重点在于"村"的城镇化,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加社区建设,同时兼顾与整体城镇化的协调。论文从农地产权制度、依法治村、促进城乡二元文化共生互鸣、构建均等化社保和公共服务体系、科学管控资源等方面阐释了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2014,(8):162-163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广大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本文先介绍农村城镇化基本特征;然后对我国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概况进行分析;接着就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从几个角度进行阐述;最后针对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策略与思考,从大搞乡镇工业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出优惠新政消除城乡区位差异、加强教育培训扩大农民就业范围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