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与和谐     
柯清美 《经济师》2009,(7):31-32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发展的事实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迫使人们不得不拷问发展的理念本身。科学发展观内在地蕴涵和谐底蕴,是一种和谐发展观。发展与和谐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经济问题》2008,(6):130
德威煤业公司组建之初,董事长薛德平就确立了“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和谐发展、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带动周边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宗旨,他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做强做大,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他饮水思源.决心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因为这一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明确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广强 《经济师》2008,(4):254-255
辽宁要实现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达到发展的目标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府层面做好服务、改善民生;在经济层面,发展循环,走向集约;在社会层面,完善协调.搞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高扬和提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7.
以人为本的意义,一是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目的;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检验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尺度。而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又面临着生存危机使然。至于怎样坚持以人为本需要调整经济增长的指标,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和充分实现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在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新形势下全国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的正确思想指导和思想方法。我们领导干部能否按照这一思想方法去工作、去决策、去管理,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医院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医院,是摆在医疗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汪锐  何思妤 《财经科学》2010,(6):101-107
城市土地整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可持续的动态过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土地整理必须要注重城市土地整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商圈再造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主、副中心统筹兼顾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极易被人们误读的关系,妨碍着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把握,分析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较多,借助"拉弗曲线"的分析方法,则可以更加形象、透彻地分析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属性,从而在此基础上清晰地探明两者均衡发展的规律,对在实践中树立科学发展观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改善民生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观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何为社会发展观?社会发展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关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看法,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不断摸索、总结中形成之结晶。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相类似的,包括维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如人口、土地、粮食、水、天然资源(动植物、矿产资源等)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问题的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过去的发展观存在着严重缺陷,以之为指导,我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资源环境危机和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现了发展观的一个飞跃,为破解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具有体系的系统性、思维的开放性、历史的继承性、方式的辩证性、对象的人文性、内容的民族性、理论的科学性、视野的全球性、主体的普遍性、作用的导航性理论特色,认识这些特点,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社会救助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在维护"生存权"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权",积极探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救助途径,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甄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澜  凌保东 《经济师》2009,(4):32-33
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普适性特征,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就已闪现出人本主义的火花。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同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也都具有强烈的现世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以什么人为本”、在“以人的什么为本”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的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中,无论是东方的社会主义还是西方的社会主义其根本点是:必须是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而实际上的社会主义却产生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是前现代社会。由此决定,这些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现代化,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原则是一致的,是新的形势下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性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