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使用法规及检测标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合成色素(下简称合成色素)在食品中超标、超范围以及违法使用是近年来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主因之一。本文从违规使用合成色素的危害、国内外允许使用和禁用情况及检测技术标准等方面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作了综述,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合成色素的使用规范,在食品中准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色彩鲜艳的饮料、冰棍,奶油蛋糕上的红花、绿叶,农贸市场上出售的豆绿色粉丝、红黄色鲜虾片,食品店里陈列的绿色豌豆、紫色花生米……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着色漂亮,鲜艳欲滴,极易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这些食品的美丽颜色是怎么来的呢?有关专家指出,那是因为这些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色素。据介绍,食用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之分,而食品中添加的色素绝大多数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人工合成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它成本低、不易褪色,所以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有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3.
《新远见》2011,(1):10-10
有媒体曝出,某地区出现人造假豆腐,不良商贩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变性淀粉、白色素等原料人工合成,并假冒外地注册品牌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4.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是色素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是色素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山葡萄酒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山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香精、甜味剂、色素等,但在本次抽查中有10种产品检出甜蜜素,有3种产品检出糖精钠,还有的产品被检出人工合成色素苋菜红和胭脂红,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公告称,食品添加剂及营养源科学专家组在审查了所有现有的证据后,降低了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喹啉黄(E104),日落黄FCF(E110)和丽春红4R(E124)的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s)。专家组推断目前这些色素的暴露已经超过了成人和小孩的新ADIs值。  相似文献   

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黑米中提取天然色素花色苷的方法,属于天然色素花色苷的提取技术。技术背景 花色苷又名花色甙、花青素、花青苷等,是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构成了植物中绝大多数品种的蓝色、红色、紫色和黄色等。花色苷安全、无毒、提取原料资源丰富,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食用色素可分为两大类,即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一般较为安全,合成色素常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诸如磺化、卤化、硝基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而制成。由于经过比较复杂的工艺过程,混入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多,制成的色素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毒性,但由于合成色素的成本较低且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故仍被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合成色素的慢性毒性或致癌性已被证实。因此国家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苋菜红、胭脂红最大使用量为0.05g/kg;柠檬黄、日落黄、靓蓝最大使用量为0.1g/kg;亮蓝…  相似文献   

10.
科学使用色素,不仅能增加食品美感引起食欲,还能增加食品营养,有益于健康。如人造奶油或奶油制品,使用从胡萝卜或其它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胡萝卜素,就能增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然而,当前一些集贸市场的食品加工部门(尤其是个体摊贩),只顾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国家政策法令规定,广泛采用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和增  相似文献   

11.
液-液分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合成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琪 《监督与选择》2006,(10):60-61
合成色素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制成合成色素。合成色素有一定毒性,过多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由于合成色素成本低,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故被广泛使用。合成色素有严格的控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因此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国标GB/T5009.35食品中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法色素提取有二法:一是聚酰胺吸附法,二是液-液分配法。对液-液分配法强调了只适用于含赤藓红的试样。但实践证明,聚酰胺吸附法操作繁琐,且有些天然色素不能洗除,使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2.
质量评点     
社会点击,冷评热谈<<<<<食品添加剂的"罪与美"红牛添加事件又一次撞击着人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据媒体报道,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的情况,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对红牛进行查证的过程中发现,配料中含有国家不允许在维生素功能饮料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  相似文献   

13.
浓艳食品,有如画的蛋糕,橙黄、桔红的汽水、汽酒,火红的糖葫芦,花红柳绿的糕点、糖果、果冻……无不吸引着儿童的食欲。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这样的食品含有损害健康的成份。 食用色素分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天然色素是无害的,但是经过加工往往失去诱人的光泽,不会有多大的点缀价值;而人工合成色素虽有夺目的色彩,却多有毒性或致癌  相似文献   

14.
一、冰糖葫芦:有些冰糖葫芦的山楂未成熟,味道不对,于是给糖葫芦上色:锅里高温熬着的糖变为焦糖。焦糖色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是由于它含有砷、铅、汞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如果摄入过多,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安全小贴士:人工合成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某些合成色素还有致癌作用。因此,尽可能少吃冰糖葫芦。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5期以《河南安阳:小米美容有术》为题,对河南市场上存在色素小米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了河南省的高度重视,多个部门紧急部署在全省范围内严厉打击制造、销售色素小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食品添加剂--"狮头牌"食用色素(食用着色剂)为主的,集科研、生产、测试、贸易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定点食用色素生产厂,名列全国食品添加剂百强企业的前列."狮头牌"食用色素己连续7年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并于2004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历经60年的发展,"狮头"着色剂已成为国内外食品添加剂行业广泛认知的品牌,在国内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行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7.
近日,英国一份最新的研究发现食用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过多色素可能会使儿童智商下降5分。该研究结果已迫使英国食品安全局拟对6种人工色素下禁令,并要求欧盟做出禁止使用这些人工色素的最终决定。这6种毒性的人工色素分别为日落黄、柠檬黄、淡红色素、丽春红、喹啉黄及诱惑红。  相似文献   

18.
合成着色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国家对其使用有明确的限量标准,但在市场上却时有发现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被滥用。对它的检测监管是相当重要的,国标中测定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涉及样品前处理。国标中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酞胺吸附法制咸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当遇到含有多量蛋白质、脂肪等固体样品如熟肉制品时,按国标法测定提取色素困难,合成着色剂无法被聚酞胺粉完全吸附,样品回收率低。我们在原基础上加以改进,能较好地将样品中的着色剂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用硫酸、尿素、工业盐、工业碱等工农业用品制造食品色素.然后将这些非法食品色素.卖给各地食品生产企业制造酱油、醋等食品.这种非法行为在名为郑州市玉龙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的生产环节中确实存在。2005年12月19、20日.郑州市相关部门根据记者举报.迅速对此事件展开紧急调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4月1日,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组织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内主要辣椒制品生产企业,联合发表了《贵州省辣椒制品行业质量安全宣言》,承诺"过去没有使用,今后也不会在产品中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安全宣言》的发表,表明了贵州辣椒制品行业对在食品中添加人工合成剂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