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西部11省、市、区(除西藏外)2008年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都处于中等水平,其它资源承载力(主要是能源矿产资源)处于低水平,资源综合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最后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国际化程度的综合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一国或一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关联程度即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构建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并就其中的经济规则接轨度、出口商品覆盖度、对外贸易关联度、国际分工参与度、资本流动关联度和金融关联比率等测定指标作了概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玉芬  张目 《特区经济》2010,(8):209-210
从技术创新能力角度,构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部7省(区)1市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宝中  陈纪忠 《特区经济》2007,(12):201-202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高等学校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首先阐明设计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着重分析设计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有关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测评也开始备受重视。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信息化发展平台和信息化应用状况两方面的新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EA和聚类分析、综合加权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了西部各个省区分类信息化和综合信息化水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提供基准性参考。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5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是否能转变政府职能和能否实现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当前形势下,西部地区在中央宏观倾斜政策和西部各省(市、区)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才能使经济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健康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8.
王会宗  纪涛 《北方经济》2006,(12):67-68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不断增加,经济总量也不断增长。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1993~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流人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大。因此,中央政府与西部各省(区、市)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麦  甘森 《中国西部》2009,(1):20-35
西部地区形成了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兰州、乌鲁木齐、贵阳等一批特大型城市。目前除了重庆是直辖市外,其余都是省会城市,西部各省(区、市)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满足社会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大学生综合考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蒋阳  王冰 《科技和产业》2019,19(1):34-36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首先选取了华北地区中五个省市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起一套评价五省市城镇化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五省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华北五省市城镇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安徽十强县座次已排定(宁国、凤台、肥西、繁昌、当涂、天长、芜湖、无为、肥东和广德等十县(市)居全省前十位)。这次评出的全省综合十强县评价也采用了全国百强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因此,这十个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其反映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是可以与全国百强县作对比的。换句话说,这十强县将是安徽县域经济冲击全国百强县的希望所在。那么,  相似文献   

13.
在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主旋律的今天,区域发展研究中生态要素的测评也已不可或缺。文章在诠释生态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从甘肃省2003-2012年的时序数据和我国西部各省份2012年的截面数据两个维度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社会发展呈上升趋势,但主要依靠经济要素拉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模式陈旧;在生态要素的影响下青海地区表现出了特殊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视角,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科技促进产业提升能力、科技示范服务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以及科技资源支持能力四个方面考察县域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引入2013年安徽省县(市)科技进步数据,对80个县(区)科技支撑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总体来看,安徽省县域科技支撑能力未能充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各县(区)之间科技支撑能力差距显著,贫困县的科技支撑能力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论文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从资源消耗总量、资源消耗发展和资源节约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在空间分布上,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地区。这一研究结论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西部人才开发政策现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开发西部人才的政策,东部发达地区省市也本着东西协调互动的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外援政策.西部各省(市)区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着力从机制和环境上营造吸引,稳定、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小康建设紧密相关,也关系到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在西部地区,资源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占有相当比重,也有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西部各省、区目前都在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也大多是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浅谈湖南西部开发的信息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湖南西部地区(本文所论及的湖南西部地区指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它使利用“后发优势”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成为了可能,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广泛兴起也对湖南西部地区信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分析湖南西部地区落后的经济及信息现状入手,提出构建以服务湖南西部经济开发为目的的“湖南西部信息保障系统”的可行性思路。一、湖南西部地区的经济与信息现状(一)经济现状湖南西部地区位于湘、黔、桂、鄂、渝五省(市、…  相似文献   

19.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定,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分析学校学生培养、专业设置、招生政策、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高校就业质量的指标确定和合理量化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测评模型,得到了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制定出了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由此反馈专业建设的水平和层次,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基本呈现出三大地带梯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其中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东部省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省区略低于东北省区,高于西部省区;在各省区中,东部和中部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小。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提高五个系统层的协调度是提高东部和东北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