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96-197
网络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信息污染行为、网络价值异化、网络"黑客"的盛行、知识产权的践踏、网络犯罪。因而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中提倡"慎独"的道德准则,学会积善的方法,培养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来实现"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深化校企等多方合作,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校企通"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校企通"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坚持公益性、市场化原则. "校企通"网络公共服务平台要创新机制,整合多方力量,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伦理的视角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提出重视高职院校的舆论演染,营造积极的网络德育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等实践路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实施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正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热衷上网及网络的特点,文章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阐述了实施的办法,即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坚持“主体可逆性”的互动原则、以思想政治工作站为基地、以心理健康网站辅助、以网络道德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所引发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从网络语言、网络诚信、网络侵权等七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从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等四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受性别影响较大,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基本统一。笔者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并总结了本次调研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也层出不穷,因此,本文从网络道德失范的各种表现形式入手,分析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而给出一些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现象折射出的是网络科技发展的伦理困境.然而,如果只注重"技术的解决"而忽视"伦理的关注",那么,人就会陷入"机器奴隶"的陷阱.为突破网络技术发展的伦理困境,应该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进而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炒作与网络恶搞、网络谣言与话语异化、网络舆论暴力等网络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上网人数最为集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在社会网络道德,乃至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课题拟以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渠道,着重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背景及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网络。作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网络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值得重视。本文从从网络道德失范表现、成因和措施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穆永岩 《企业导报》2014,(16):105+30-105
本文拟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入手,分析经济原则在网络成语构词中的体现方式,并探究网络成语遵循"经济原则"的理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日益凸显。在法律与技术手段掣肘情形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矫正转向以依靠道德自律的力量发挥效用。探究当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德育视角下"道德自律"用以矫正失范行为的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必然性,厘清大学生道德自律的最终走向,有益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沟通的匿名性特点使企业在网络口碑营销中偏离了基本的商业伦理规则,做出许多有违道德底线的行为。本文基于商业伦理约束,对企业营销的意义提出企业在口碑营销中应该以诚信作为基本的商业伦理准则,提出了口碑不是炒作,必须遵循商业伦理要求,把握网络口碑原则,树立正确竞争意识和观念,以此重塑网络口碑营销。  相似文献   

13.
贺晓宇  郭立巍  王珩  姚尧 《活力》2006,(5):152-152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与这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社会道德体系——“网络道德”,对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相对于传统道德教育而言,网络道德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律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带给人们生活极大的便利,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网络引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本文由"人肉搜索"现象引出了当今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人肉搜索已经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迫在眉睫"的观点,分析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对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给出了四个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如何借助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网络问政的实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是现阶段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应从五方面入手:一是认识网络舆情的反映监督功能,擦亮公共决策的"电子眼";二是重视网络民意表达的民主价值,搭载民主政治建设的"加速器";三是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树立网络舆情"风向标";四是强化网站的监管职责,筑牢网络舆论"防火墙";五是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网络环境"净化器"。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最活跃的群体.网络在拓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引发的网络道德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对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分析.笔者针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反沉默的螺旋"理论是"沉默的螺旋"理论相反的一种传播模式,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博是当前公众广泛使用的网络社交媒体,是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首先从分析微博信息传播的语境出发,探寻"反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界定,试着分析微博中出现"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的原因和其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反思"反沉默的螺旋"现象在新语境下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公民精神的不断发育,我国反腐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监督形式,网络反腐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开辟了反腐败斗争的新战场.同时,网络反腐将公民与政府的腐败治理进行衔接,通过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为主的民间网络参与平台,推动了反腐深度的不断提升.但是,公民参与网络反腐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距离规范化与法制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民众的非理性、信息虚假、制度保障缺失等.为此,在公民社会仍不成熟、相关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该不断提升网民素质、营造互联网道德环境、健全网络反腐的配套制度保障等,促进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到网络反腐的队伍中.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收集与存储技术极其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并不会像过去一样轻易消失不见,即使是那些我们不愿意让其继续传播的信息."被遗忘权"给了我们在网络中隐匿与自身有关的信息数据的权利,可以帮助网络用户更大程度地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20.
暴力在生活中人人皆知,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同样存在着暴力,我们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打破了道德底线,尤其是对人生的攻击更具侮辱性,并且伴随着侵害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同时,若想获得在网络上自由表达的权利,必须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维护文明与道德的底线,保持必须的公正、理性、客观、平和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