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恋  石人炳 《老区建设》2014,(24):32-34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单一,社会支持体系对于老年人实际的支持作用不够,导致农村老年人在生理上容易迅速退化、在心理上容易陷入孤单,甚至于整体生活陷入贫困,只能依靠政府与社会的救助。而政府的统一化救助制度难以满足个性化差异较大的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因此,从福利多元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构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方面遵循年龄差异化原则和多支柱合作原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的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精神健康能够反应老年人的生活和福利水平,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从家庭代际支持出发,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发现子女提供给父辈的经济支持、照料支持以及情感慰藉有利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目前转型社会背景下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子女养老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农村社会工作的方式来弥补传统养老方式的缺陷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与农村特殊现状相适应的体制,实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样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所在地区等方面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对影响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居住意愿的因素,建立Logit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57.2%的农村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年龄越小、家庭年收入越多、子女越少的老年人越倾向与子女同住;并且,老年人与子女居住意愿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图表分析法定量研究了镇江市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障及其健康照料问题。结果表明,镇江市老年人医疗费用来源主要来自于公费或医疗保险及个人承担;多数老年人收入偏低;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市老年人收入主要来自退休金,农村老年人收入主要来自子女收入。心脑血管疾病是镇江市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老年人更希望由子女或配偶照料。最后,文章提出了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障及健康照料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危兆宾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79-82
农村弱势群体属于我国弱势群体中的一类,农村弱势群体除了包括老年人群体、残疾人群体、未成年群体、疾病弱势群体,还包括因自然条件限制而处于贫困状况的农民.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是社会公正、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理念需要,防止市场经济"马太效应"的加剧和社会问题"水桶效应"的发生应从农村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开始.忽视农村弱势群体将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社会惨剧.  相似文献   

8.
王世斌 《乡镇经济》2009,25(9):72-74
农村养老是社会养老保障的重中之重,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但是,许多研究多从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入手进行描述分析,我们认为,社会发展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养老方式等影响明显,但是老年人的养老是在与子女互动中体现的,不可避免地会对年轻的子女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来研究中青年农民养老选择方式的决定因素。研究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享有医疗保险、与父母同住、得到父母支助等是影响农村中青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肖琴  王迎乐 《科技和产业》2020,20(12):200-204
利用CFPS2016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老年父母提供家务支持对子女家庭二胎生育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老年父母帮忙料理家务会显著提高子女家庭二胎的生育率4.9%,进行工具变量再检验系数增加至7%,且具有稳健性。其次,老年父母提供代际家务支持对儿子家庭二胎生育的影响大于女儿。最后,农村家庭的代际家务支持对子女生育二胎的影响大于城市家庭的影响。从代际家务支持影响子女家庭二胎生育状况的角度,验证了老年人的家庭价值,也从侧面说明老年人提供的代际支持是提高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是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诸多争议,分歧甚为明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养老制度,是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意.但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在于如何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学者认为建立非缴费制养老金制度,居民的养老金领取资格不受制于其缴费状态,有效减轻了老年人的贫困程度,也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所以,建立非缴费制养老给付制度适合于中国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家庭老年人口.  相似文献   

11.
霍燕 《北方经济》2011,(9):36-37
一、问题的提出在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中,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随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9423万减少到2009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在倡导“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的同时,强调要“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两者之间能否兼容促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央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能否切实贯彻到解决养老问题的实践之中,但现有文献对两者之间关系缺乏必要关注。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老年人金融参与的视角检验了子女同住对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同住显著促进了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高了老年人金融参与积极性,尤其是对风险金融资产投入的促进更加显著。老年人为男性、居住东部地区、子女教育水平和个人收入高时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同住降低了老年人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了老年人知识认知和信息接触,从而增加老年人金融投资;同时发现老年人给予子女的劳动支持更能促进个人养老金参与,而子女对父母的照料未发现该促进效应,支持了子女同住的代际交换动机。结论表明,子女同住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可有效互补。发展养老第三支柱不但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子女赡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高质量的自我养老需求,更...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贫困的经济根源——利益集团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相关研究.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有关农村教育的文献资料来看,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育经费不足,笔者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称之为农村教育贫困。农村教育贫困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农村教育的绝对贫困,即农村教育经费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层含义是农村教育的相对贫困,即农村学校所得到的教育资金远远少于城市学校所能够得到的教育资金。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传统以家庭为基础的老年社会支持网络被打破,而以老年协会为主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无论在经济、生活和精神上都是对家庭支持网络的补充.本研究通过对云南藏区老年协会的调查,认为老年协会与家庭支持网络共同作用,增加了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使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得以重组再造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贫困农村地区"三农"问题是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资金支持。本文结合贫困农村地区的"三农"现状及农村金融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河北省贫困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作为我国处理社会问题的重点,而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的切实了解.本次调查活动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展开的,通过深入农村,对农村教育、医疗、政策、农民收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取证,依据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为了让子女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不仅反映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是对教育管理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定性分析农村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的同群效应基础上,利用2011年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养老居住安排的同群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个人特征、子女特征后,同村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占比对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居住的养老居住安排有显著正效应,说明具有明显的同群效应,同时,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的社会现象,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反贫困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认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借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