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蓄转化为投资,刺激增长,进而推动储蓄提高,这样一个循环促进了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是否有足够的储蓄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从我国储蓄——投资的数据上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后,储蓄率远远高于投资率,不存在现实的储蓄缺口。然而,笔者根据当前我国的一些现实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后推测,我国是存在隐性储蓄缺口的。最后,笔者针对我国隐性储蓄缺口存在的原因,给出相应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接着描述了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和高储蓄并存的现状,进而通过一个简单的计量经济回归模型来阐释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资的利用对于一国经济高速发展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双缺口模型指出,外资流入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但是,在我国情况则有所不同:一方面储蓄超常增长,表现为储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增长较快,表现为外汇储备过剩。在不存在“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条件下,我国仍在大量引进外资。对于这种状况,本文的解释是:一方面由于国内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形成了储蓄过剩和资金不足并存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引资政策的扭曲,外资的引入成本高,效率低。在这一背景下,拓宽储蓄一投资的转化渠道,提高外资的运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和平发展是当下各国主旋律,经济可持续增长也就成了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理论正是从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本文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分析,包含了劳动力、资本投入、储蓄、技术等因素;深入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启示,从资本积累、劳动力、政府干预、储蓄投资等方面提出我国经济增长建议。  相似文献   

5.
储蓄的形成和转化是资本积累的两个关键环节,对于一国而言,高储蓄并不能保证高投资和高积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问题.本文分析检验了1978-2008年间我国储蓄、投资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并对我国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虑价格因素以及假设规模收益不变之后,基于C-D生产函数估计出中国1952~2012年期间索罗模型的扩展形式。进而采用eviews 6.0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存量。并给出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加大对科技创新投资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价格因素以及假设规模收益不变之后,基于C-D生产函数估计出中国1952~2012年期间索罗模型的扩展形式。进而采用eviews 6.0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存量。并给出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加大对科技创新投资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嘉 《商业研究》2005,(1):58-59
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资金的有效供给,中国和西方学者有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研究认为:在一个经济相对封闭的地区中外部资金供给相对较少的条件下,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无论是在吸收外资还是吸引内资方面都不具备比较优势。必须对西部地区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因素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改善西部地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快速上升,消费、投资不足,居民储蓄转化无疑会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而储蓄转化的关键在于居民。因此,笔者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微观基础的分析,提出居民储蓄转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文远  汪业茅 《北方经贸》2007,(11):105-106
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屡创新高,特别是以国际收支双顺差为特征的非均衡式增长引起了各方关注。中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成因主要是确保金融稳定、稳定汇率的主动性干预的需要,同时由于储蓄——投资缺口、资本流动和管制的不平衡、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共同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加。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带来了过高的冲销成本、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李柏生 《中国市场》2008,(48):82-83
经济增长有赖于储蓄的增长,但高的储蓄率并不必然带来高经济增长率。在我国,过高的储蓄已转化成为一种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和金融创新的滞后阻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通常存在两种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市场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在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借助于政府"看得见的手",将资源配置于一些基础性产业,可以有效发挥政府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些健全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因素制约及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财贸经济》2006,(10):93-95
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增加储蓄可以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支出来实现.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存在着有效性.收益递减率和储蓄分流是制约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瓶颈因素.应依赖如下路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合理消费,改善投资环境,使低值储蓄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出低储蓄-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两期最优消费决策模型分析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运用计量模型对中国1986-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计量方法得出中国居民实际储蓄额的快速增长是推动中国实际外汇储备余额快速积累的主要原因,两者是正相关关系,而中国居民实际消费支出额增长可以缓解外汇储备余额的快速增长,两者是负相关关系。目前,我们应该抵御风险,保持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受益性,认清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储蓄转化投资渠道不顺畅、单一都是储蓄率走高的原因。中国内需不足,要扩大内需,防止外汇储备进一步高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外关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国内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和简要评价,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探讨进一步的研究空间等,旨在为该问题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消费函数看我国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彪 《消费经济》2001,17(4):52-55
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比较疲软,收入与消费的差额即储蓄越来越大,储蓄无法完全转化为投资,总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弄清我国市场化过程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才能制定出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刺激需求的政策,充分发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其增长模式,从净出口和投资转向降低储蓄并增加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现在受到挑战,因为巨额债务及贸易赤字已迫使美国进行痛苦的去杠杆化:美国消费者要减少开支和消费,并缩减进口。因此,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其增长模式,从净出口和投资转向降低储蓄并增加消  相似文献   

17.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企业业绩长期增长提供保障 在宏观经济学中,技术进步是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因素。而技术进步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资本存量的增长。企业扩充资本存量的途径包括资本积累、资本深化、资本存量调整,以及资本市场发展使得储蓄转化为投资能力增强等,这些可以统称为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18.
赵前聚 《中国市场》2015,(3):20-22,31
当前,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很多人提出变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为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分析,一是没有读懂凯恩斯理论成立的前提,二是不了解中国面临的现实约束条件。因此不能用这样的政策来指导中国经济。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对于远没有达到稳态增长的中国,高储蓄是确保资本积累和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根据莱布辛斯基定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在于积累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经济依靠高投资和高出口来出清产出。因此我们依然要坚定奉行出口导向战略。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钱纳里"两缺口"模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一国应对外投资。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投资缺口与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并存,这一格局的产生主要源于储蓄未能有效的转化为投资。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急速增长,引起了各方面的讨论。本文简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趋势,然后通过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之后用经济理论分析这些因素为什么影响外汇储备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