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源于马克思跨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原理。邓小平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在于强调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源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坚决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三是源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列宁从俄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出发,阐发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于是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这对我国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承训、余大章著《新经济政策理论体系》一书,是一本比较系统地研究苏联建国初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新著。联系今天的改革来读,给人以新的启发。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思想,甚至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一些具体做法,在今天不无借鉴意义。该书不但依据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新经济政策的丰富内容和具体实践过程,还较为深刻地探究了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以及列宁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经济思想是1921—1924年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作为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分析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促进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为我国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共运史上,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推行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改革均是成功的范例.分析比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改革理论之同一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当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社会主义实践效果要与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相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1921年-1924年的晚年时期,提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著名理论.这个理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邓小平同志称赞列宁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①.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与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和实践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黄健 《改革与战略》2002,3(7):10-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社会主义实践效果要与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相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1921年-1924年的晚年时期,提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著名理论.这个理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邓小平同志称赞列宁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①.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与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和实践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在直接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学说的理论精髓上,合理借鉴其他理论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文化建设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起构建了列宁文化建设的蓝图.探究这一思想的最终目的在于考察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意义和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分析了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作为一个符合俄国实际的正确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策,来源于俄国经济社会的实践,同时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对理论的深化和升华,也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1921年,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列宁领导的苏维埃被迫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作为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从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新经济政策对于我们在发展生产力、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正确处理“三农”问题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司永海 《特区经济》2010,(7):103-105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俄共(布)为化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社会不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以务实合作的思维视角审视阶级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利益需求,以灵活适度的妥协策略维护合作双方的利益平衡,充分体现了其谋求社会和谐的根本价值取向。新经济政策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13.
<正> 苏联自1985年“四月全会”以来,针对客观经济条件和形势的变化,在汲取苏联历史上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对列宁晚年著作的涵义及这些著作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更好的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维。最近的三年正是新经济思维发育、成长的时期,它具有深刻意义的转折性,1989年起,苏联已开始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本文拟就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新思维的缘起、实质、内容及其物质化的前提等方面,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进行理论探讨。一、经济体制改革新思维的缘起1921年3月,在列宁创造性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开始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到新经济  相似文献   

14.
面对动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严峻的国内情况,列宁敏锐地主张制定一系列策略和方针,为确立无产阶级政权,开辟走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应运而生.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精华之处对于我国国家治理有重要意义.以研究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为重点,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发展经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的根本立场、坚持和完善法制建设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的精神力量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分析其对我国国家治理的启示.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值得我们思考,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列宁先后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和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两种方式,最终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列宁为开创东方社会主义革命进程所作的理论贡献 列宁在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进程问题上所作的突出贡献是,一方面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调只有在资本主义强有力的冲击下,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反动的专制统治才可能崩溃瓦解;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完全照搬马克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所得出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原则,没有把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机械地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固定模式,而是深刻地认识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①.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国国情的历史的、辩证的把握,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这些成果对于东方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同样也会遭遇,但社会主义遭遇经济危机的社会矛盾根源与资本主义不同。列宁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就遭遇了经济危机,他通过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公有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摆脱了经济困境。列宁的包容性发展思想与实践对日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清统一战线长期性,是贯彻落实统战政策,加强统战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拟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战略出发,来看统一战线工作的长期性。 第一,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来看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马克思曾经科学地预言,共产主义要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和发展阶段性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划分阶段。他说: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是需要很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十分重视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童同 《理论观察》2014,(12):17-18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使新生政权体现和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和作用,保证公共权力正常和健康的运转,是列宁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列宁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监督的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并倡导和推动了大量具有民主科学性的监督措施和办法,指导了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