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产所有权、企业所有权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要素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所赋予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特殊含义。文章认为,要素财产私人所有制和私人所有权使其所有者获得了法律上的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权利,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看来非常对称的“五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掩盖了这种分配方式中存在的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无偿占有并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个基本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企业所有权而不是要素财产所有权支配着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这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按要素分配的客体、主体和分配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要素财产所有权向企业所有权转变的必然结果。文章指出,把要素所有者与企业所有者、要素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别开来对于理解按要素分配方式的特殊性非常重要,正是二者的差别,生产要素所有者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才导致了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经济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3.
张谦 《商》2013,(21):47-47
公有制要求公平,从而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条件下要讲求经济效率,不得不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本文分别阐述了按劳分配的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并对此做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艳 《价格月刊》2003,(5):10-1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属于分配关系的范畴.按劳分配,在我们传统理解的涵义里是指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者通过生产劳动,从雇主那里取得维持自身及其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那部分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5.
彭云鹏 《商场现代化》2009,(18):185-187
分配角度的劳动与要素应界限分明。有生之年的劳动成果都是按劳分配,具有个人性;遗产、公共资产、自然资源、政府资源都是"分配要素",具有公共性。分配只有两个标准:所有权与劳动量。多种分配方式的说法并不科学。此生劳动养此生,应成为处理分配问题的基本论调,他人之财当限,非法之财当禁。  相似文献   

6.
浅谈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陈美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个重大突破。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生产要...  相似文献   

7.
包华彬 《市场论坛》2003,23(7):28-29
使用价值(或社会财富)决定的多元论与商品价值决定的一元论之间并不构成矛盾;价值(财富)分配并不取决于价值创造,而是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现阶段采取生产要素分配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劳动价值论并不否认资本、技术等物质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极大地调动各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性质取决于所有制性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阐述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时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认识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又一次飞跃和又一次重大突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用价值(或社会财富)决定的多元论与商品价值决定的一元论之间并不构成矛盾;价值(财富)分配并不取决于价值创造,而是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现阶段采取生产要素分配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段翠芳 《中国市场》2011,(31):149-150
目前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的观点很多。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出我国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目前采用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分配政策。其实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完全按劳分配的条件,也达不到完全按要素贡献分配,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仅仅是简单地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实现起点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它本身又将造成收入差距拉大。其中的劳动要素以劳动力所有权为基础,如果能实现劳动力向劳动力资本转化,不仅能真正实现点公平,而且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陈英  张娟 《商场现代化》2005,19(35):384-385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实现起点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它本身又将造成收入差距拉大.其中的劳动要素以劳动力所有权为基础,如果能实现劳动力向劳动力资本转化,不仅能真正实现点公平,而且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本文在明确个人收分配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并进一步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的关系.走出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误区,既肯定活劳动的重要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承认其它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开拓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领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对于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分歧之一。以往学者的研究,总是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对立,但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来源和其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私人占有",而在于"由谁来占有"。"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可以实现相统一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自然资源的国有化,任何私人使用都必须有偿取得,且出让自然资源所获得的利益归全民所有,则除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间接形式的"按劳分配"。在此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应当将两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六大报告阐述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这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而且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关于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企业契约理论的不完备性为基础,在了解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后,讨论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七种模式,重点探讨了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分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一个理论框架,以期能加强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认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体现了现阶段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必须充分认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努力探索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