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姚鹏  孙久文 《财贸经济》2015,(1):132-142
贸易开放能塑造一个国家的内部经济地理么?目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还很有限.本文试图利用中国2010年324个地级行政单元(市、州、盟)和直辖市数据来回答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收入的影响,文章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引入人力资本、人均资本投入、政府扶持等控制变量,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提高本区域收入水平,同时也能相应提高相邻区域的收入水平;相反,人均资本投入和政府扶持只能提高本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对相邻区域会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GMRIO),在充分考虑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差异和行业化石燃料氧化率差异的基础上,对2003—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及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不同GVC嵌入方式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行业前后向GVC嵌入度总体波动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M"型变化态势;(2)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总量逐步增长,其中电力燃气热力及空调系统供应业、基本金属制品业等四个行业CO2排放量占比高达73. 64%;(3)基于前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呈U型关系,而基于后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CO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4)前后向GVC嵌入度对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上述结果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关键变量替换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以下简称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空间差异性检验显示,试点政策对50千米内地区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推动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降低试点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力度更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更能依靠试点政策降低自身污染排放强度。本研究为促进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治污策略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6—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区域自身的开放程度以及相邻地区的开放程度考察贸易开放对区域城市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区域内部的城市集中,相邻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会造成本地区城市集中度的下降,同时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规模对城市集中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CHIP1988、1995和2002年的数据,从工资收入的技能溢价和行业溢价方面考察了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且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工资收入的组间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对于较高学历的劳动者来说,工资收入技能溢价的增长还受到所处行业的影响,并且行业内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是减小的,验证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贸易开放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但出口产品的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却有所增加.从减排意义上来说,应该大力扶持国内排放强度较低的出口行业.从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分析角度出发,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面合作推进较慢的情况下寻找重点行业作为突破口,可以与发达国家建立行业补偿机制、推进高碳密集型产品外包、发展高科技产品并向低能源密集型的服务业转型等.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一国之内税收竞争的增长效应更多地受制于对外开放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旨在从贸易开放的视角实证考察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 SLS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贸易开放与地区间税收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策略替代性;面板门限模型( PTR)的运用,发现不同区域贸易开放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税收竞争增长的类“N”效应。在考虑到贸易开放度区域异质的情形下,地区税收竞争依旧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注重税收竞争对政策工具的“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8.
崔鑫生  郭龙飞  李芳 《财贸经济》2019,40(4):100-115
本文使用能够由企业判断反馈的、具有省域区分度的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测度了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开埠通商历史作为工具变量,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视角,用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各省份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控制关税等因素的情况下,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大幅提升我国各省份的对外贸易;不同地区贸易便利化作用的差异也揭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效果;虽然贸易便利化会带来贸易转移效应,短期抑制省际贸易,但是它能够通过国际贸易促进省际贸易,从而提高国内经济相互融合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Bas和Strauss-Kahn(2014)的模型,分析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并采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且对本土企业和高中间品进口依存度行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的正向效应更大。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进一步采用双重差分法,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优质多样化中间品的获得效应和生产率改进效应两个渠道对企业产能利用率产生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我国不同服务行业的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竞争力,以及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竞争力,本文发现市场开放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并没有确定的正面影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严格的政府管制阻碍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于现有的贸易统计方法低估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因此,促进国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加快国内服务业领域的体制改革,放松政府对于服务业的管制,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同时,还应尽快建立覆盖多种贸易形式的统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1995—2009)的一次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强度分布的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对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大陆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极化指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演变趋势,即极化指数持续降低而总体基尼系数却在增大。这一方面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不断下降的极化程度有利于缓解不同层面高低排放组之间冲突的紧张程度,有助于碳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表明碳排放分布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亟需对高排放地区采取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碳排放在地区间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算和分析了中印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南贸易与南北贸易对中国的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一方面,尽管中国处于中印贸易的"污染顺差"地位,但净贸易含碳量并未快速增长,"环境贸易条件"也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对印度持续污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而非技术水平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等因素。因此,为降低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的污染排放,中国需要在"贸易顺差"与"污染逆差"中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进入WTO以来,GATS给中国服务贸易开放提供了机遇,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兑现了加入WTO的承诺,大力开放中国服务业市场。在后过渡期,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进展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基于中国入世服务贸易开放承诺,来探讨后过渡期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现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内生国际贸易与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通过采用外生的地理因素,本文捕捉到了内生国际贸易变量,并计算了各省贸易变量的工具变量。面板2SLS和IV-GMM估计的结果显示控制住其他变量,贸易并没有显著性促进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因此,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善贸易结构,有利于促进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务贸易立法与服务贸易市场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中国服务业的影响《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制订标志着世界贸易体制正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贸易的立法与市场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大样本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个体微观特征、产业特征及地区特征后,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对工人技能溢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教育对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单位工人获得更高工资,女性受到显著的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且更甚于污染避风港效应,最终使得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流通经济》2016,(12):29-39
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当前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评估各驱动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度对于促进行业碳减排意义重大。可基于LMDI分解技术,构建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将物流业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六个方面,并利用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物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年内各驱动因素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物流业产出的提高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东部地区能源结构的变化对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对各省市区情况的分析表明,广西能源结构效应表现最好,宁夏能源强度效应表现最好,江西物流产出效应表现最好,河北经济发展效应表现最好,四川人口规模效应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阐释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信息化的概念,利用VAR对信息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信息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负向作用:信息化水平越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