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性电力紧张等因素,使成品油市场需求增幅远远大于往年,成品油消费的季节性差别减弱,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国内柴油生产难以满足需求。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将成为成品油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民航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增幅有所回落;农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用柴油需求将比上年增长;电力供应短缺依然存在,但用于发电的柴油数量将有所减少。预计2005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7亿~1.72亿吨,同比增加8.5%~9.6%。其中汽油消费量5020万~5085万吨,同比增加415万~478万吨;煤油消费量1190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柴油消费量10800万~10935万吨,同比增加757万~872万吨。2005年在市场供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节奏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对成品油供应的压力;柴油和高标号汽油的进口以及燃油税的出台时机。  相似文献   

2.
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1-5月中国国内原油和油品产量增长速度放慢,石油进口和石油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但实际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国家在石油上游生产、贸易领域以及节能和开发替代能源等方面出台的新政策,将对未来中国石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预计下半年中国实际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仍将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石油供应增长加快,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趋于缓解;石油需求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表观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53亿吨,同比增长9%左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关联程度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多快,持续多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及在全球石油需求中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002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占全球增长量的65%,预计未来中国石油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虽然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人口众多,因此人均石油消费量在世界上仍处于较落后的水平。石油需求的增长还受制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例如对煤炭与水力的利用等。引起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与私有经济的发展,但在电力等一些重要产业中,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4年,山东省石化行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外经贸快速增长,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优势更加突出。2005年预计全行业将在煤、电、油、盐、运、资金紧张、原料与产品价格较高的状态中运行,整体上仍可保持较高的增长进度,运行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03,11(12):39-42,57
2003年,受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以及天气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原油加工量和绝大部分油品产量快速增长;石油净进口量大幅增加;原油、大部分油品及石油表观消费量也大幅增长;部分油品需求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地区市场特征发生变化,广东地区不再引领国内石油市场走势: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两大石油集团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展望2004年,中国石油需求仍将快速增长柴油需求增长率可能与2003年基本持平,同比增长6%左右;汽油需求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03年、估计增长率在4%~5%:其他大部分油品需求也将快速增长,石油需求总增长率将达65%左右,巨大的石油需求将使中国的炼油能力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尽管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但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情况看,2004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到了9.7%。预计2004年国内GDP的增幅将在9%左右,2005年中国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完成后,将实现“软着陆”,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国内GDP增幅仍将超过8%。  相似文献   

7.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称。随着飓风及温和冬季对需求的短暂影响消退,预计2006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将年增2.2%至179万桶。预计石油需求的增加将在2006年下半年发生,届时美国需求可能大幅增加。预计美国2006年上半年石油平均日需求量为22万桶,下半年扩大至50万桶。中国石油需求在经历了数月的疲弱后于三季度恢复,9月需求年比增长8%,10月需求初值将攀升5.2%。尽管该增速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但显然强于2005年年初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4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和重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回升,美元持续走低,国际市场石油、钢材、有色等大宗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继续高位攀升,部分主要品种连连突破历史最高价位,出现涨速过快、涨幅过高的现象。2005年,各方面情况显示,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价格水平预计将在高位上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市场总是在国民经济环境和国际石油市场影响下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和特征。2005年。国内石油市场又出现许多突出特点:国内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较大幅度下滑;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下降;石油需求增速放缓、部分油品供应偏紧;价格高位波动上涨;石油市场正孕育着各种变革等。展望2006年,国内石油实际消费增速将相对稳定,表观消费量增速预计大干2005年,石油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国内成品油市场仍会保持相对强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