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始受到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的广为关注。在我国,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量涌现,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才引起重视,并成为财务会计的新课题之一。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盈余管理行为模式一般包括行为目标、行为手段和行为后果等内容。笔者试从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分析入手,进而探究盈余管理的行为约束机制,以利盈余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 《财会通讯》2006,(4):70-71
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和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下面就如何防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盈余管理问题就成为学术界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存在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政府监管政策之间的不断博弈,由于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所得税成本的差异,上市公司也在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严重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对多样化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正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在稳定物价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目前,随着新准则实施的进程不断加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断增强,以及投资者对财务信息,尤其是对盈余管理的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的识别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群 《审计与理财》2008,(12):50-52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自然会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环境、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给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多呈现为短期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机构投资者类型这三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类型中证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实现手段,指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实现手段已从传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转向真实盈余管理,并且从企业的透明度、激励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国家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理论界对此的关注则是源于我国上市公司日益严重的财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步相对较晚。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均有别于西方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的财务数据,在修正的Jone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变量以实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普遍,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近年来已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处于超强控制状态.这种股权格局使得公司大股东在公司决策中很少受到来自其他股东的挑战,笔者拟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大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7—2011 年5522 个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审计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具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未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则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快监管制度的改革、加大外部审计h度诸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此类行为对上市公司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从会计准则建设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引言盈余管理在西方产生已有20余年,并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在我国,盈余管理研究侧重于动因分析及其实现的手段。而本文拟从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年度报告出发,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规范关联方交易提出建议。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从购销方面发展到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从有形资产交易发展到无形资产的交易。据统计,1997年,深沪两市719家上盈市公司中有609家披露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方交易,并占…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文章通过揭示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城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和方式日趋多样。基于各种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同时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在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中,通过企业合并来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典型且对投资者危害较大的一种。盈余管理又称利润操纵,其产生主要是由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和会计信息客观存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对股价走势、贷款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等方式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企业能够借助会计手段调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快监管制度的改革、加大外部审计力度诸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后,针对如何防范及治理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会计盈余信息已经成为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正确引导盈余管理的行为,是我国政府机构、会计界和审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并对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就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具体包括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集中度越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上市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竞争地位(定价力量和市场份额)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在行业内拥有较强定价力量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高利润,而在行业内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分阶段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借助PSM+DID模型检验我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且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聘请“四大”的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的实施对聘请“非四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对这两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而言,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显著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上市公司获得交易成本较低的应收账款商业信用越多,主要是因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