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新闻通气会提出,未来10年,我国将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首要任务,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力争到“十二五”末,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2.
名词文库     
绝对贫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是指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和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生了深刻的由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9,(4):10-10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民的纯收入到2020年要比2008年翻一番,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是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进城后的反贫困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其贫困主要表现在群体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具体表现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心理贫困,知识贫困四大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必然导致心理贫困,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心理贫困又可归因为知识贫困,即知识贫困已成为农民工最大的贫困和贫困的根源。就此,本文进行了农民工进城后的反贫困经济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构筑农村社会安全网:缓解农村贫困的战略性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贫困与风险相联系,认为贫困是一个静态的、容易具体描述的现象,是标;而风险则是动态的,难以预知的,是本。风险—脆弱性—贫困是认识贫困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因而也为反贫困战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构建社会安全网,阻隔或切断风险与贫困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降低或消除穷人的脆弱性。本文在对社会安全网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构建社会安全网的迫切性和时机条件,最后提出了构建社会安全网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7.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贫困问题治理由整体性消除绝对贫困向持续性消除相对贫困转变。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问题的治理,迫切需要对小农户能力贫困现状做系统的梳理与评价。为此,聚焦小农户能力贫困现状,基于能力贫困理论从素质贫困、认知贫困、经济贫困、关系贫困、心理贫困五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的文献分析,对20世纪90年代两国的贫困缓解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两国在缓解贫困的路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发现自从自由化改革以来,中印两国的绝对贫困水平已经降低。然而,两国的贫困分布都是不均的,不公平程度在增加,贫困越来越集中在几个地区和群体。由于两国都在进行经济改革,对缓解贫困中的这些共同的行为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春玲  赵峰 《农业经济》2006,(10):17-18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待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相似文献   

11.
农户多维贫困及致贫机理研究——以甘肃省840份农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收入或消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获取信息和技术的机会等多个维度被剥削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反映了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及承受的剥削强度。借鉴Alkire and Foeter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并以此方法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甘肃省13个村子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利用对甘肃省部分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社会关系5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1~5个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28.8%、21.7%、16.3%、7.6%和1.1%;甘肃省农户家庭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削的情况严重,贫困发生率高,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高于其它省份或地区。从农户所处贫困的维度状况梳理出了甘肃省农户致贫的机理:受教育水平不足导致的"能力贫困"导致家庭普遍陷入多维贫困和低收入均衡水平,其贡献率随着贫困维度增加而递减,对绝对贫困的贡献较小;而收入和健康的贫困贡献率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而上升,在绝对贫困家庭中,家庭成员不理想的健康状态,尤其是主要劳动力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使得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未来政府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应根据致贫维度状况进行有效瞄准,更加关注农户遭受的"能力贫困"困境,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社会特征及其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贫困状况197...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以多维贫困为研究主题,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多维贫困的相关研究,归纳和整理学界围绕多维贫困在理论内涵、评定标准及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为学界特别是国内学者立足国家共同富裕的宏观愿景,从缓解多维贫困的视角下持续开展探求富裕道路的创新研究提供参考,也对林场、林区等特殊的资源型地区改善职工及居民生计,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红利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即、扶贫重点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深度贫困地区陕西省J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瞄准与偏离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已脱贫人口的相对贫困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的政策安排在贫困识别标准和瞄准策略上遵循了绝对贫困理论标准和多维瞄准方法,但具体实践对政策安排出现偏离;...  相似文献   

15.
正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党中央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冲刺的冲锋号。就在我们送走2015年之际,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宣布:经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逐户视察核查,全省21万户家庭人均收入在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43万人),2015年人均收入全部超过4600元,"4600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相似文献   

16.
贫困问题是各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难题,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结束,而是代表着围绕贫困问题的治理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陕西省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因此,本文以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中面临的人口、经济、教育和社会等困境。对此,要从社会保障、经济持续增收、教育文化、扶贫政策长效性等方面,建立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20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即将实现,但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实现绝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现象的彻底消除,农村扶贫开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2020以后我国农村扶贫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和阶段,农村绝对贫困消除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随之呈现,新阶段可能会凸现出新特征新情况,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反贫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继绝对贫困治理之后面临的新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是遏制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化解农村主要矛盾,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即相对贫困衔接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多方力量扶持机制,从而发挥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常态化贫困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实践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是高度统一的,有必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审视反贫困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面向共同富裕的启示与前景。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贫困致因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效率分析工具。从贫困特征和贫困致因两个维度对百年贫困问题进行历史考察,归纳贫困致因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进一步根据主要贫困致因、反贫困目标和战略环境变化梳理反贫困战略演进脉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战略正确处理了“整体—局部”“发展—分享”“内部—外部”关系。其一,针对整体性贫困的共性问题,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等局部性探索来开创发展路径,以局部引领整体,实现国家富强;针对局部性贫困的特性问题,以整体惠及局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其二,在不同历史阶段,轮番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掘“有能集体”的地缘优势和独特作用,充分发动团结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有效组织社会生产要素。三者协同,促进生产力发展,将生产力发展转化为全社会的福祉提升。其三,优先破解内部交易效率问题,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内部经济循环;掌控中间交易主导权,有机组合内生式与外源式发展战略,持续提...  相似文献   

20.
刘英 《农业经济》2022,(6):76-77
为了扶贫减贫事业能够取得实效,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发展出“扶真贫”“真扶贫”和“真脱贫”三个评价维度。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契合了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绝对贫困治理中,如果说从政治动员到技术动员是精准扶贫的一次正当性,那么在相对贫困治理中,促进国家的施政伦理与乡村基层的社群伦理的共通与兼容,则是精准扶贫的二次正当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能力,防范技术治理中的数字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