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启贤  欧建峰 《企业导报》2011,(14):167-168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创新从传统的线性模式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网络化。以构建或完善创新系统为重要手段,提高创新效能、增强创新能力以壮大经济竞争力,日益成为各地区保持并持续壮大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文章在对广西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就模式选择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技术预见是进行前瞻性战略研究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选择那些能给经济衬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研究领域与技术,进而对资源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其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在美、日、德、英等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推广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拟就技术预见对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和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技术预见是进行前瞻性战略研究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选择那些能给经济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研究领域与技术,进而对资源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其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在美、日、德、英等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推广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拟就技术预见对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和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技术预见是进行前瞻性战略研究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选择那些能给经济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研究领域与技术,进而对资源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其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在美、日、德、英等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推广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拟就技术预见对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和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是面向国家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格局,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基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和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引入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并有效协调、协同、整合各地区创新系统及其发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结构框架可以表达为要素、空间与环境、子系统组成的三维矩阵。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地区间创新功能的合理定位与创新战略匹配;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从区域一体化出发的创新政策体系与政府行为;创新绩效评估与考评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现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进经济和要素的集聚;深化产业分工和跨地区产业联动;推进企业生产模式、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强化共享性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创新系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当前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模式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市场企业主体拉动模式和当前国内企业发展水平还无法真正匹配,以及具有较为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等。就日本以地域共同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成功模式的经验而言,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把以高校为主的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与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推动模式结合起来,选择区域内产学研形成联盟的创新驱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带动路径。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应从内部建立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机制,从外部建立社会机制、政策机制、调节机制,以促进产学研联盟的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下区域发展观念及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20年来,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发展领域重要的学术进展和实践经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学习成为最重要的过程,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区域的互动创新模式显示了比线性发展模式更强的生命力和优势,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取代了由政府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区域发展的观念与政策随之发生了新的转变与调整,强调了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2):167-173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多维层次的有效协同。本文以客观创新资源为研究视角,在协同学、创新资源理论基础上,定义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创新基础三个层次,对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驱动机理进行全面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及不同种类资源区域的情形,提出和设计了不同的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框架与模式;最后,基于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主体利益、市场环境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微观经济约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微观特征,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微观动力机制的基础。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三层结构,创新主体在不同结构层迁移,形成知识动力和制度动力,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演化。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创新合作形成的前提。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的行为模式受社会规范、创新诱因、好奇心和创新绩效等多重因素影响,是创新主体在不同结构层进行迁移的原因,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内生动力。创新合作微观经济约束包括触发条件、匹配条件、交换条件和维持条件,表现为社会网络的外部特征,共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纵观全球,绝大多数港口都扮演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一般来说,港口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整个港口城市的迅速崛起。因此,港口与所在区域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区域间的贸易往来、经济互动,使得港口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只有掌握其发展特征及相互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应云进 《企业经济》2003,(5):116-118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比较研究,是近几年来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出现了扬温抑苏的现象。本文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角度来考察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发展变化。在新世纪,温州、苏南两地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都在寻找和进行发展模式的再创新,力求取得新突破、新发展。能否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温州、苏南两地能否进行发展模式再创新问题的要害所在。为此,笔者提出了21世纪市场经济的新发展与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战略选择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许健 《价值工程》2009,28(6):62-63
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安徽省会合肥市为例,指出了当前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贺胜兰  李绍荣 《企业经济》2005,(11):143-144
区域创新体系的实质是通过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的互动作用,促使产业和县官机构在区域内集群,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及产业空间分工的深化,经济地域系统及区域资源配置问题日趋复杂,区域发展实践的不断创新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讨区域经济学内容创新、教材建设与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上有四个关键点:其一,及时借鉴新的区位选择、区域增长、分工演进、城乡转型、空间不完全竞争等理论,推进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其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的原则编选优质教材;其三,采用新的研究技术手段,促进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其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框架下,将制度创新理解为宏观层次上的制度创新和微观层次上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将制度创新概括为在社会制度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包括一切的宏观与微观的制度变化在内的社会制度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表现在从一种制度均衡到另一种制度均衡。在分析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出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之间内在的运行机制,再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从而论证不同的区域制度创新方式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相异,最后给出结论性评析。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是金融发展的中观层次,区域金融是指一国内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文章通过论述区域金融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以及对于整个结构设计的介绍,从而得出对于区域金融创新规划发展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雷茜  唐菲 《中外企业家》2009,(20):147-147
从有关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基本概念阐释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运行机制、区域创新体系的类型、区域创新体系中主体要素作用等,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