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全球并购环境将呈现怎样的态势?中国企业的并购意愿和行为是否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章远双 《金卡工程》2010,14(5):288-288
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以并购为主的企业资产重组。中国的海外并购由于起步较晚,深受国际跨国并购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本文在阐述了中国海外并购的现状、概念以及类型之后,简要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趋势,借此希望给予后续中国海外并购实践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机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rs 《国际融资》2006,63(2):32-33
2005年,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海外,规模庞大的海外收购案此起彼伏。这些收购案背后的动因何在?中海油和海尔的收购失败给了其他中国企业哪些启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2006年是否会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狂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开始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寻求收购目标,积极在全球性产业分工与整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且行业集中在石油、化工、家电、金融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一、海外并购的特点 (一)海外并购布局广我国企业转变对外贸易模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的海外并购已遍布全球五大洲。2013年度,我国企业以200起的并购数量,515亿美元的并购总金额将号称收购全世界的日本挤下神坛,成为亚洲第一大海外并购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国外技术与资源,以及消化我国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外国法律、法规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融资困难;并购后整合不理想;以及我国国内对企业海外并购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等.最后,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投资与合作》2010,(9):84-85
2010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活动总量相较2009年上半年上升了26%,境内外投资者并购交易总量基本回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海外并购创新高峰。  相似文献   

8.
<正> 还在欧美企业煞费苦心地修复被金融危机所损伤的商业元气或者试图逃脱主权债务危机侵害而惊魂未定之时,顺势而为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已经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并购狂澜。这种积极而活跃的战略行动既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带去了丝丝暖意,也清晰地传递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独步世界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9.
杨有红 《新理财》2004,(2):38-40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最近几年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并购案的数量增长出现停滞现象,但质量却明显上升,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历程中,从以往的直接投资办厂,设立公司逐步发展到以并购的方式进行企业扩张。不过,全球范围看,70%多的并购案以效果平平甚至失败告终,成效显不到30%,因此,对并购的理念,模式进行梳理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新理财》2011,(4):92-93
清科研究中心对中国并购市场的最新研究显示:2010年,由于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并购市场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共完成622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501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48.03亿美元。与2009年完成的294起案例相比,同比增长高达111.6%。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存在如下四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一些的机遇,起码是最好的机遇之一; 抓住当前金融危机的机会,并购欧美的实体企业,重新参与产业链分配; 并购是很专业的事情。有信心到全球去收购是一回事儿,但如何去推动,去建设是另一回事儿;  相似文献   

12.
Many policy makers at the Fed contend that the new economy is a fragile bubble--and that with the "irrational exuberance" of the capital markets, the sky is going to fall on the U.S. economy. That couldn't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according to William Sahlman. As long as the government doesn't interfere, he argues, the economy is sturdy, resilient, and raring to grow. The new economy is strong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it is based on a business model that works. Any business system that relentlessly drives out inefficiency, forces intelligent 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gives customers more of what they want will be sustainable. Second, it is built on America's admiration for entrepreneurs and its tolerance for failure, not to mention its easy access to capital. Third, the new economy is attracting the best and brightest minds in the country. And finally, says Sahlman, the new economy is strong because it is spreading. It may be primarily an American phenomenon now, but in a few short years it will start to show its effects everywhere, making the whole world a more productive place. Still, Sahlman believes, the road ahead is not without potholes and sharp curves. But that is what the new economy is all about, he maintains--companies attacking the status quo and entrenched players, companies experimenting to find new technologies that improve or replace earlier ones. Such activity presents no cause for alarm.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undergirding the new economy are rock solid. It's simply a matter of letting them stand.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challenge the often implemented herding measure by Chang et al. (2000). They regress the cross-sectional absolute deviation of returns on the absolute and squared excess market return. A coefficient on the squared excess market return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zero is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for herding. However, we show that the true coefficient is positive under the null hypothesis of no herding. Hence, their test is biased against finding evidence in favour of herding. Empirical examinations for the S&P 500 and the EuroStoxx 50 confirm the misleading implications of Chang, Cheng and Khorana’s measure, while our modified test provides clear-cut evidence for herding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4.
石洋 《国际融资》2009,(9):21-23
受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并购市场一度低迷,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活动较去年同期也有所下降。但普华永道最新的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已经较第一季度的低谷有所复苏。尽管外资并购仍然低迷,但中国境内的投资活动十分活跃,水泥,钢铁和金融服务业等行业表现尤为显著。是什么因素推动中国的并购活动在今年第二季度走出了低谷?缘何境内外的投资并购活动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带着这些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合伙人叶长青与王晓刚.  相似文献   

15.
李莎 《国际融资》2010,(9):26-28
2010年8月4日,安永发布第三期《全球企业风险报告》,报告强调,尽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第一波冲击已经消退,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企业仍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10,(3):58-60
2009年,中国经济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成功实现了从衰退到复苏的转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7%,超过年初8%的增长目标,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达10.7%。宏观经济的强劲复苏增强了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在各项并购政策推动下,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保持了相对活跃势头。那么,2010年中国的并购形势如何,请看清科研究中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石洋 《国际融资》2011,(12):60-62
上一轮全球金融风暴给企业带来的阴霾正在逐步消散,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各国的企业家们对于投资的信心也开始恢复。作为金融危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国在并购和各类投资市场的表现一直比较突出,在全球投资开始活跃的今天,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安永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公司并购税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对这一领域法制规范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理论热点。作为调整并购市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在并购激励和并购能力、并购融资和支付、并购资源整合与绩效等方面都具有深刻影响。本文以法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及产权分析为理论工具,在借鉴世界公司并购税制,尤其是美、欧公司并购税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审视我国公司并购税制的有效性,并对其完善和改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厉诗 《国际融资》2009,(2):19-21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活动相对低迷,较2007年同期下跌近50%。那么,2009年的并购市场是2008年的延续,还是会迎来一轮新的繁荣?带着这一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普华永道企业购并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先生,他对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进行了乐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石洋 《国际融资》2011,(5):58-60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国内外并购市场上一直表现活跃,并购交易额位居全球之首,然而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的并购交易总额却退居第四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中国的并购活动从此是否会一蹶不振?对此,中国企业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在2011年的国内外并购市场上,中国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安永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将为我们解答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