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是形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理论与机制的基础上,阐述我国要素价格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了1988-2012年中国劳动、资本价格低估的程度,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劳动、资本价格扭曲对分配差距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文章提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需要采取提高劳动议价能力,放松垄断行业管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方式的变迁,不仅改进了个人分配状况,从总体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分配领域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通过探究过渡性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经济效应,阐述了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针对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分配制度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4.
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与资本、劳动以及生产效率直接相关.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资本增长率不断下跌,原有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结构优化与经济转型的阶段难以为继,要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与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在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背景下,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通过分析要素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5.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5,(3):86-8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不断地增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税制结构还出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样将严重地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税制结构是指国家税收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总体结构,是国家根据当时经济条件和发展要求,在特定税收制度下,由税类、税种、税制要素和征收管理层次所组成的,分别主次,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整体系统。因此,逐渐完善税制的比例并优化税制结构,必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收入分配效应视角下的税制结构优化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03—2012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这些年我国基尼系数都过了警戒线0.4。政府应对此高度警惕,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来促进收入公平,而个人所得税是促进收入公平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对个人所得税2002—2011年的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方向和力度做了计算,为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行业内部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与技术进步相比,国际产品内贸易并不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中国熟练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相对缺乏,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的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不同性质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缩小,而技术密集型及兼具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内收入差距则会拉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角度看,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导原因,且不合理的再分配政策的逆向调节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差距。时下,必须从加大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切实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GTAP模型对多哈回合非农产品关税减让可能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是多哈回合重点议题之一,且至今仍未达成最终成果。2008年7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曾在多哈回合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各方曾根据"主席案文"①,就瑞士公式系数达成共识,按约定的系数和灵活性安排,进行关税减让。非农产品关税减让将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模型),来模拟WTO非农产品关税减让对WTO主要成员方,尤其是中国,宏观和产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Hernando Zuleta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3,22(4):551-557
Abstract The common assumptions that labor income share does not change over time or across countries and that factor income shares are equal to the elasticity of output with respect to factors have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theory.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theoretical reasons for why the elasticity of output with respect to reproducible factors should be correlated with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behavio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and the existence of factor saving innovations imply such a correlation. If this correlation exists and if factor income shares are equal to the elasticity of output with respect to factors then the labor income share must b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of a labor intensive sector that produces non-tradable goods would explain why labor income share has no correlation with income per capita. 相似文献
12.
Ansgar F. Quint;Jonas F. Rudsinske; 《The World Economy》2024,47(3):1167-1190
We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untry asymmetries in a general oligopolistic equilibrium model with segmented markets. Firms' oligopolistic behaviour in segmented markets has macro-level effects when countries' characteristics or policies are asymmetric. Due to their effect on strategic firm behaviour, country asymmetries can induce deviations from the law of one price, which gives rise to terms-of-trade based international shifts in consumption and welfare. We demonstrate that by studying the welfare and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asymmetric labour marke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Hernando Zuleta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3,22(3):379-390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 explanation for why labor and capital shares do not seem to have a tren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physical capital share is compensated by a decreasing trend in land share. Similarly, an increasing trend in human capital share is compensated by a decreasing trend in raw labor share. We also fi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claim that the elasticity of output with respect to reproducible factors,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ome level. This resul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for empirical exercise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个人收入差距将会长期存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个人收入差距的存在和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对要素价格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提出要素价格的动态变化主要由稀缺规律与集聚经济支配,其变化形成要素区域流动的内因。在现实中,要素对流与整合的内生机制表现为价格配置主体与政府调控引导相结合,我们应该根据要素流动的路径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城乡之间统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研究奢侈品供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奢侈品供需原理为指导,把奢侈品界定为被特定主体消费的独特消费品,解析包含奢侈品供需的社会再生产。针对马克思的两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包含奢侈品供需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机制进行提炼和扩展,建立包含奢侈品供需的社会再生产线性方程组。首先,运用这个方程组,解析包含奢侈品供需的简单再生产,推导得出各部类及分部类新创造价值之间的比例、剩余价值的使用比例与各部类、分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之间确切的对应关系式。其次,运用这个方程组,解析包含奢侈品供需的扩大再生产,推导得出一般情形下方程组解的表达式。最后,引用和借鉴《资本论》举两个数例,对所推导得出的各个表达式进行数值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18.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当前重大且具有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而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量化分配方案研究更是热点及难点问题。文章针对自身此前已研究出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在具体应用实施中显露的不足,引入新的变量和方法对量化分配方案进行了重新构建,进一步深化了量化分配方案,同时也弥补了旧量化分配方案存在的不足,对企业实施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桂兰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4-69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存在"重筹集资金,轻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征收的18个税种中有16个税种都参与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参与初次分配的税收收入不仅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多为转嫁程度较高的税种,使得税负最终的承担者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体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参与初次分配的税种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公平化程度,意味着国民收入向居民让利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巴曙松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12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贸易的回升,全球的不平衡格局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就中国而言,通过强力刺激政策实现率先复苏之后,一方面,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再杠杆”政策正在进行灵敏主动的动态微调,从而避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同时也预警性地调控可能的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泡沫风险;另一方面,为了增加经济持续复苏的内在动力,实现平衡的、可持续的复苏,中国也在根据全球化的新趋势积极调整对外经济金融政策,以促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从国际范困观察,全球“再平衡”进程也在前进之中,世界总需求中的消费正在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同时国际资本也开始从复苏较慢的西方发达市场流向复苏较快的东亚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