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融资》2004,(7):70-70
前不久,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周二批准向中国提供世行贷款1.28亿美元和全球环境基金赠款1000万美元,用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项目,在区域规划模式的基础上改善环境服务提供机制,使其实现合理化,以应对珠江三角洲和南中国海地区的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11,(5):68-68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为柳州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提供1.5亿美元贷款,投资建设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进一步改善柳州市的城市环境,保障柳州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国际融资》2006,(1):68-68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前不久批准向中国提供一笔总额为1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改善福建省福州市和南台岛的交通基础设施. 福州南台城市发展项目将投资福州市南台岛的公共交通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该岛环城土地的开发,进而促进福州市的发展.同时,本项目还将帮助福州市制定促进南台岛财政、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国际融资》2014,(11):68-68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给青海西宁水环境项目、陕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提供贷款共计五亿美元,用于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健康,提升民生福祉。 青海西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获得世行贷款1.5亿美元,助力西宁市应对缺水与水环境恶化双重挑战,推进市政污水综合治理,提高湟水河流域中水回用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城市排水收集管网工程、污水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低冲击开发及河岸环境修复工程、沟渠综合治理工程及机构与能力建设,预计直接受益人口31.9万人。新项目与正在执行中的世行贷款西宁防洪和小流域治理项目相辅相成,后者旨在提高西宁市防洪能力,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土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81年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以来,利用世行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到1990年底,承诺金额达96亿美元,使用金额达50亿美元,从而成为我国利用外资中的重要部分。世行贷款虽有期限长、利率低的优惠特点,但同样也存在着利率变动、风险及其管理等问题。李仁华同志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对我国所借世行贷款的总体成本、风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请看《世界银行贷款成本及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设施贷款的总体情况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占比明显提高。截止2003年末,楚州区金融机构(不含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166741万元,比年初净增2407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余额11757万元,比年初净增723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1%,同比增加了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的采购是我国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政府采购法,此类政府采购应适用世界银行《采购指南》规定的采购程序,即国际竞争性招标、有限国际招标、国内竞争性招标、非招标采购等。本文对此作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执董会批准给中国1亿美元贷款,用于改善安徽省蚌埠市的供水和污水管理。蚌埠综合环境改善项目将着眼于改善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人口350万的蚌埠市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工业污染、污水收集处理不足、供水不稳定等方面的挑战。负责该项目的世界银行高级基础设施专家王沈华女士说: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研究非常火热,这些研究往往只涉及到生态环境建设的某个方面,还很少有人从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审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建设,文章从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措施,力图通过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彻底解决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寻求一条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国际融资》2013,(6):66
世界银行执董会批准向中国提供5000万美元用于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机场建设项目,帮助改善赣东北的航空运输服务,为机场建设和运营的环境可持续性作出示范。世界银行中国局交通部主任任斌说:这个项目除了提高航空运输的连通性以外,还准备通过建立  相似文献   

11.
郭洁 《国际融资》2011,(7):26-27
提起生态城,人们会想到这个城市的环境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经济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态城合资公司")投资建设的中新生态城正是这样一个运用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2.
The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SSTEC) in China was designed to leverage Singaporean expertise in top-down city planning,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act as a replicable hub-and-spoke model. This study shows that an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urbaniza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focal point of the hub-and-spoke eco-city model will enable China to advance as an international pioneer, by the creation of a new socio-technical regime dependent on green and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China's new socio-technical regime, built on eco-cities, is based on its capability to (1) create a vision for a smart energy system; (2) drive down the cost of renewable energy equipment and devices; (3) support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s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4) implement effective policies for city-level solutions; and (5) standardize and replicate these strategies in the new regime as a whole. In the top-down landscape approach, the public authority's integrated administrative capability and capacity is important as a means by which to link the various types of stakeholders. This has to be don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ing a city's transition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transformational failure, by reinforcing the four types of capital assets – namely manufacturing capital, natur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