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经济圈同城化效应的国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王 《特区经济》2010,(3):143-144
随着城市与区域间关系的深刻变化、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圈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表现,是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三大典型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基本状况,总结其特征及基本经验,进而提出对发展合肥经济圈同城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相邻经济区域或者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经济融合度超越行政区划分割逐步走向同城一体化,发展成为大都市经济圈是城市间竞争与合作的必然。经济同城化能够使相邻城市形成优势互补,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同城化必然要求金融同城化,支付清算同城化是金融同城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在金融同城化的背景下实现支付清算业务同城化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佛同城化进程中社会保险政策对接是广佛同城化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广佛同城化中社保政策对接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保险政策设计不完善;二是政策改革与行政环境不一致;三是社会保险运作系统对接困难。文中指出广佛社会保险对接的深层次制约因素是政策差异、区域利益协调问题、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文章最后提出构建广佛同城化进程中社保政策对接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荀守奎 《特区经济》2008,(10):208-209
合肥是省会经济圈核心城市,淮南是沿淮地区重要的能源城市,“合淮同城化”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也有人对此战略提出异议。本文主要探讨“合淮同城化”战略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区域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相邻城市的空间距离逐渐缩短,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同城化作为促进都市圈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部分城市同城化政策的具体实施,国内学者对同城化愈发关注,各角度的研究成果迅速涌现。本文重点系统梳理总结推进国内同城化的背景、基本条件、内涵与目的、面临的问题、建设的发展路径。文后提出了未来国内同城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为我国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6.
“撤市设区”,使富阳从一个独立的县级市,融入杭州同城化发展,城市共生关系和生态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撤市设区对富阳是把“双刃剑”,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富阳“十三五”期间城市发展的重要出发点. 撤市设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来的机遇 基础设施同城化.撤市设区后,富阳将迎来从融入接轨到全面同城化发展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富阳以主城区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富阳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综合交通体系重要枢纽之一,撤市设区有利于富阳加快建设内接大杭州外连长三角的综合交通体系,发挥同城效应.  相似文献   

7.
杨晓彦  王刊 《特区经济》2014,(3):174-175
"汕潮揭"三市同城化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协同发展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三市同城化文化旅游发展途径。笔者从战略分析出发,在三市现有文化元素、文化旅游可发展优势之后,提出基于协同价值最大化的政策建议,从而为三地文化管理部门、旅游局协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对国内部分地区推进同城化实践的初步研究,探讨同城化的实质;分析厦漳同城化的主要特点及其扎实基础;站在海西战略的高度、从厦门湾经济区的全局和两市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认识推进厦漳同城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按照同城化的实质要求,提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厦漳同城化的发展重点,并建议将厦门湾南岸的南太武滨海新区作为两市共建的先行先试综合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珠中江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通过珠海港与中山保税区"双核心"架构推进珠中同城化,进而以珠中同城化推动珠中江同城化发展的构想.可把珠海港打造成为中山的"虚拟海港",把中山保税区打造成为珠海港的"虚拟保税区",然后以这两个虚拟港区作为核心,在形态上、资源上、功能政策上实现保税区与珠海港政策共享和联动开发,突破区域行政壁垒.  相似文献   

10.
沈阳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周边的诸多地级市与正在崛起的县级市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城市群。在经济上这些城市紧密联系,城市化与同城化相辅相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沈阳经济区。将沈阳经济区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high‐speed rail (HSR) on urban economic growth using a panel data comprising 285 Chinese cities in 2007–2017. Combining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nalysis, we extend the horse‐mass theory to explain how China may use HSR to avoid the so‐called middle‐income trap. The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efficient boundaries of HSR and simultaneously studies HSR time–space compression as well as the city neighboring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It is found that HSR's efficient boundarie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200–1,200 km for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50–300 km for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SR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by approximately 0.6 percent, and the neighboring effect accounts for one‐quarter of economic growth. Thre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rawn: (i) China needs to further reduce the travel times between the inland provincial cities and Beijing, Shanghai or Guangzhou; (ii) China should build a denser HSR network to maximize its economic impact on the vast majority of cities; (iii) China needs to develop some powerful economic growth centers in the inland area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neighboring cities.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失衡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资源型城市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在剖析城乡一体化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对资源型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就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相比较,首都经济圈中小城市人口集聚功能和产业功能有所降低,吸纳就业功能不足,公共服务功能落后。文章从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对2006—2012年首都经济圈中小城市功能进行了科学的测度和分类。结果表明,2006年和2012年城市功能等级差的城市分别占城市总数的56%和65.2%;城市功能的提升有赖于特大城市的扩张;从提高中小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应该扩大首都经济圈县级市的面积。  相似文献   

14.
翟琨  卢加强  李后强 《中国西部》2020,(1):1-10,F0002
中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定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成渝地区是西部“功能轴”和发动机,成渝城市群是世界为数不多的“AA型双核型椭圆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形成“键能”很高的“化学键”,才能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成渝中部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中承担着中心支点作用,要实现“中心”变“轴心”,就要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激动、转动、带动、联动、互动”五大效应,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催化力和黏合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圈内的各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各不尽相同,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发展,则可以提高经济圈的整体优势和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整个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整体推进。在合肥经济圈的发展中,通过整合经济圈内的发展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则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圈内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城乡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勃 《特区经济》2010,(8):33-34
本文从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珠三角地区进行研究入手,通过对该地区城乡一体化选择的路径即非均衡的发展方式进行分析,揭示出由于珠三角地区依赖的这种模式所带来的缺陷,特别是此模式在金融危机下城乡一体化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Urban growth is a major them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policy imperative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seek to create sustainable cities. We argue that the past weighs heavily on the ability of societies to sustainably manage urban environment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urban history are revealed in comparisons of cities across times and between places. The special issue presents some of the best recent work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Australian cities. We aim to encourage historians to incorporate urban variables into studies of 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to persuade policymakers to consider historical trends in their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能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本文从经济发展、资金实力、对外开放、人才及科技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选取26项指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西部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资本、劳动、技术三种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输出指标,对西部主要城市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最终将西部城市分为竞争力强、城市效率相对有效;竞争力中等、城市效率相对有效;竞争力强,城市效率相对无效;竞争力弱、城市效率相对无效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