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苗 《致富时代》2011,(4):23-23
自1990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盛行,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明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可行性,揭示其在我国所面临的困境,并总结其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认为传统论述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适用性的逻辑并不完备,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于通胀目标制的特征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之下中央银行不是盯住某种中介目标,而是基于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的预测努力实现价格的稳定。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实施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确定目前实施这一转变时机还不够成熟。现阶段应该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而进行各种政策转变的准备工作,如完善外汇市场,增进汇率制度改革;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层次;确定合适的通货膨胀区间;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在大部分国家都实行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多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通货膨胀的记录得到改善,我国多目标的货币目标依然冲突不断。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再次选择了首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了我国2011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央行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锚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90年代以来的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周期性运动是引起物价周期性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但没有稳定物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价水平的周期性运动。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放弃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而逐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还在最优货币政策框架下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及其实现条件,最后对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一般物价水平一直处于高位,通货膨胀问题较为严峻,虽然2012年有所回落,但是通货膨胀自身的惯性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都会使得央行再度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加剧趋势会一直存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使得我国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问题,维持物价稳定。在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合理目标区间为[0.5%,3.5%]的宽区间,该目标的时限设定为5年长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引入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探讨,并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目标的单一性、央行对经济的预测能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汇率制度等方面讨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了当前建立一种通贷膨胀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共存的"混合体制"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针对当前对于中国是否适合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讨论,考察西方国家和我国的中介目标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认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目标化规则。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是个时间问题也是个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货膨胀制是一种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在这一政策下,中央银行不再借助传统的中介变量如货币供应量或汇率,而是基于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来努力实现价格稳定。通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名义锚。虽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数据的取得能力己经大为提高,但宏观经济数据的可信性和及时性仍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如CPI指标不够全面,反应过于滞后等,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尚未运用周期性、系统性预测程序对通货膨胀等进行预测,在有条件预测建模方面仍不具备条件,因此,就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三重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实现“稳增长”和“防通胀”在水平值和波动率上的“双重稳定”,既要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还要防止产出和通胀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为此,文章使用了局部投影方法和VAR模型方法计算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函数,以此刻画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率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水平值上的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而提升通胀波动的冲击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也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率和通胀波动率的双重稳定功能。因此,当前货币政策操作仍然要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以此实现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涛 《商业研究》2011,(2):157-164
随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对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从最优货币政策的目标出发,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内涵、类型和最优货币分析框架的特征,及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和几个典型的货币政策规则,特别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及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旨在为我国确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差的均衡调整过程来实现。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期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与信贷渠道梗阻密切相关。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动态状况。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 is examined within its intermediate lag of action to shed light on the credibility of monetary policy in Jordan, where the reputation of low inflation is imported through a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to the US dollar. We use time series methods which allow us to test for asymmetric adjustment.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at of two inflation targeting countries at time proceeding building the credibility of price stability domestically: New Zealand and the UK.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 in Jordan is weak and slow.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non‐competitive pricing behaviour in the market. Comparing the results to the two inflation targeter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Jordan needs to move to a more resilient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问题随着2009年经济呈现"v"型反转的出现也显现出来了,而且呈现愈加严重的情况.本文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形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VEC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变动与决定机制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对货币需求、收入和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变动会对货币需求形成强烈冲击,股票市场在长期和短期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不同,M2余额的调整相对M1而言对经济运行具有更显著的影响。鉴于此,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时应以M2作为主要的调控目标,重点防范物价异动对货币需求的冲击,加强股市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突出公开市场业务在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现物价稳定是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名义锚有助于货币当局建立货币政策信誉,增强其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汇率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三种主要的名义锚。名义锚的演变历程表明,名义锚的选择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名义锚的选择更加关键和复杂。选择哪种名义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金融状况和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2005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宏观数据,通过数据的稳定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比较分析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和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信贷传导渠道对我国物价的影响有较强滞后性,通过货币渠道进行物价的调控更为有效;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共同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相比较而言,货币渠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率的良好状态,这种现象甚至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之谜"、"中国奇迹"。而自2007年开始,我国经济却接连遇到各种问题,经济增加放缓,连续两轮高通货膨胀,股市崩盘,何时经济回暖始终未知。本文主要从货币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目前高通胀预期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并对政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