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对信用衍生金融创新的思考,通过对信用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次贷危机中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信用衍生工具创新的风险分散功能失效是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并由此对我国信用衍生工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即借款者违约的风险,产生于资金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已签合约或者是一种或有合约的交易过程之中。在金融市场上,任何一项信用资产都是收益和风险的混合体,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借款人来说,在任何历史条件下,他是否能够准时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是信贷信用风险;也正是因为高度的信贷信用风险,才造成了银行帐上的大量不良资良,从而又加剧了金融风险,恶化了信用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信用衍生工具具有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功能,保险公司在信用保险业务中通过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可有效防范和化解承保风险。  相似文献   

5.
信用衍生工具与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7.
信用衍生工具:国有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手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它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是银行机构及其监管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信用风险管理不善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和信用风险防范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信用衍生工具已成为信用风  相似文献   

8.
原油、焦煤、生猪等期货品种正在研究与审批过程中,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速度将大幅提升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场中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商品期货连通期货市场与商品市场,股权类衍生品连通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利率衍生产品连通银行间市场与资本市场,外汇衍生产品连通国内外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规避、价格发现、投机与套利功能,有助于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期权;信用互换;信用证券化;指数互换.发展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思路是:可以选择上海作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培育基地;基于我国现状,可先发展OTC市场金融创新工具,不一定要将所有创新金融工具都标准化;可以利用国外许多比较成熟的工具,通过适当改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要重视来自交易一线的经验,及时提炼,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监管模式;尽快出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个崭新的能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起来。它能够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视角的信用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彭  金柯  戴鑫 《海南金融》2006,(12):55-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研究和引进这一新兴的金融工具,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的产生和管理以及信用衍生产品作了介绍,对我国引进这一金融产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陶伟 《中国金融》2006,(19):38-39
影响信用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违约概率、信用暴露值以及违约损失率。传统信用风险管理大多着重干这三大因素的事前管理(如资信评级.信贷额度控制)与事后管理(如计提准备、催收)。但随着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借助信用衍生产品来管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信用风险转移(CRT)创新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2010年末我国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更强化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有文献主要研究CRT对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视角较为单一,同时采用的实证方法多为事件研究法和常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法,很难解决遗漏变量、内生性等计量难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论证CRT对银行个体经济行为、银行个体风险以及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衍生品创新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个体的风险,但同时引致银行增持高风险资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银行系统风险增加。本文建议,因信用衍生品创新在降低银行个体风险的同时引致银行系统风险增加(即beta系数增加),而beta系数增加与顺周期性增强相对应,故我国应在进行信用衍生品创新的同时实施巴Ⅲ协议,强化逆周期监管,消除金融创新负的外部性,凸显创新价值,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信用衍生产品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新兴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衍生产品以其改变传统风险管理理念、分散资产风险的优点为国际银行业所认同.本文通过对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信用衍生产品一抵押债权工具的描述和分析,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提出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5.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使信用风险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尽管信用信息缺乏、金融法规不健全、债务交易二级市场滞后等问题限制了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但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小议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限度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但需求却略显不足的局面.在理论上,流动性过剩和需求不足是一组悖论,然而在现实中这组相矛盾的状况已经愈演愈烈.本文就以此为背景,来探讨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限度以及美国衍生品失控所带来的启示.通过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够降低交易的成本并且分散风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应该鼓励创新,但这种创新是有限度的,即政府应该适当介入以保证金融衍生工具的健康发展.而政府介入的限度在于不要过多代替市场主体的牟利行为而与民争利,其介入的目的在于不要仅仅以服务于市场主体利益为最终目标,而必须以为全国大多数人民的公共利益实现为归依.  相似文献   

18.
胡倩云 《中国外资》2011,(14):44+46-44,46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合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舍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次贷危机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世界金融体系遭到如此严重的重创,在这其中衍生品的过度创新,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滥用以及美国的监管部门失职等都饱受批评和诟病,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路径,为今后我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