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技术进步与创新,选择资源节约技术进步机制十分重要。我们必须依据中国国情,选择能够最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资源节约技术进步机制类型,培育和形成有效的资源节约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所以,完善制度安排,建立政策机制、投融资机制、市场调节机制、科技创新扩散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增强资源节约能力,是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解释资源节约型技术经济方面入手,得出一个结论,即目前要想推动农业技术经济发展,就必须先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普及,以此为目标,提出目前农业技术普及中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化和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进一步构建,建筑行业也进入了节能环保的发展新阶段。建筑施工纷纷开始采取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减小环境压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社会,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进步。本文着重对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在技术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节能技术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鹏 《技术经济》2005,24(1):11-12
1.1美国型。其特点是先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1.2日本型。即走先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1.3西欧型,西欧型的农业技术进步一直是中型技术进步。即走劳动节约型与资源节约强同时并举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生态化是解决传统企业资源过度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要求企业应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制定并实施技术生态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的管理体制;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还要依靠社会对企业技术生态化的舆论、伦理及市场导向的引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激励与约束和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相协同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约束与资源型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外生增长的新古典模型来分析资源环境瓶颈导致资源型经济增长停滞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模型的进一步扩展,分析突破资源环境瓶颈,促进资源环境约束下资源型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不断消耗将会使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陷入停滞.对于资源型经济地区来说,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有两种有效途径:一是促进地区内资源型产业中闲置的资本和劳动向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转移,以利用闲置的资本和劳动;二是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技术进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承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湖南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设计了“资源节约型”模块和“环境友好型”模块,内嵌了湖南省两型社会指标评估体系,研究能源行业、高能耗行业和中能耗节能行业技术进步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方面,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节能技术进步效果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友好方面,以煤炭行业为代表的能源行业和以建筑行业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进步贡献最大;资源节约方面,能源行业再次充当最重要角色。综合而言,整体的节能技术进步能够全面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满莉 《经济师》2004,(9):21-22
我国是一个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 ,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切实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是关键。但是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仍未能走出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技术进步缓慢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技术进步的现实障碍 ,以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推进下,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逐渐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建工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越来越普遍.从实际中的情况可以发现,应用绿色节能施工,不仅仅可以有一个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逐渐降低资源的消耗量,进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进而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创新能力的获取前提是要实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企业培育创新能力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一方面存在于组织内部,主要为人力资源、生产和研发活动的设备、资金;另一方面来自于组织外部,企业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用户、供应商、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而通过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是实现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组织外部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以及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的粗放性消耗.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进步率.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两条途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才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判断(农村)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应该是其能否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基于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金融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改革应该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为导向,以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区域间技术收敛是实现区域间经济收敛的必要条件。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分类出发,剖析了外生与内生、体现式与非体现式、资本偏向和劳动偏向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技术收敛的测度指标体系。文章认为,当前关于技术内生和外生的研究并没有与技术进步的"体现观"结合起来。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所指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非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资本或劳动力中的技术进步。所以,技术收敛的分析应该在经济收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中的技术和没有体现在要素中的技术,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这种测度技术收敛的方法与一般性的技术收敛测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对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人力资本流动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闫爱武 《经济论坛》2000,(17):45-45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严重短缺,仅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战略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突破这个约束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集约式增长。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对国有企业尤为重要。   一、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意义   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改变从生产要素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改变资源性消耗强度,使更少…  相似文献   

16.
梁璐 《经济导刊》2012,(4):60-61
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对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创新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创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无论是产品数目的增加还是质量提升都来自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一国之外的研发活动通过贸易可以实现对本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即贸易活动存在着“溢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其增长来源差异明显,长春市和吉林市的技术进步扩散效应能促进其他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该技术扩散效应具有记忆性。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不仅来源于域内技术扩散和国外技术扩散作用,也依赖于自身的研发与创新。吉林省应结合地区技术禀赋选择技术进步路径来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增长。中部地区应采用多种途径提升技术进步水平,并充分发挥对其他地区的技术扩散作用。东部地区应依托长白山资源和边境区位条件,优先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来提升技术进步水平。西部地区应主要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快速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是供给方面能导致经济长期增长的主导因素。但是,只有科学合理的技术发展策略、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国民收入、就业量的增长。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技术发展策略、模式的选择应做到以下几点:1.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优先发展中性和非节约劳动型技术,激励企业开发非直接生产性劳动资源;3.尽快实现由模仿主导性技术发展模式向国内自主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突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是能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了其深层原因,最后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优化外部环境、充分发展相关扩散主体、加强配套技术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20.
庞英 《财经研究》2004,30(11):106-113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技术知识载体的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进步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确定有形贸易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间的数量关系:二者高度相关,进口贸易每增加1%,区域技术进步率提高2.7678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每增加1%,技术进步率提高4.2433个百分点;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远大于进口贸易.这对于像我们这样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