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标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生产力标准多从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来探讨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研究却明显不足。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需探讨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也符合马克思生产力范畴的基本要义。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就是人的生产活动与周围生态环境是否和谐以及和谐的程度。这要求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双重统一,实现物质财富生产和生态财富生产的双重统一,反映生产成本核算和生态成本核算的双重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要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华西 《现代财经》2004,24(12):74-76
传统生产力要素观点存在一定缺陷,应从“力量”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要素不应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是体现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知力、攫取力、制造力和创新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应是生产力要素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创造生产力要素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生产力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实践的标准是一致的,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现阶段,生产力标准的提出,不仅我们衡量或评价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尺度,而且对我们全面客观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判断改革中的得失成败,为标准的提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为了澄清理论上的是非,有必要对生产力标准问题重新加以探讨。作者认为,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包括历史标准和工作标准两方面的内容。在阐明历史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作者对生产力标准与工作检验和生产力标准与社会制度检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7.
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对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或口号的提出,总喜欢在赞扬、论证之时加以无限拔高,直到把它弄到荒谬的地步。“生产力标准”提出后,有些同志似乎又自觉不自觉地出现这种倾向。比较典型的是1988年6月份在南昌召开的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第4届年会所提出的观点。会上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标准可以包容一切,检验一切。既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准,又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先进与否的标  相似文献   

8.
9.
10.
石亚兰  赵曦桢 《经济问题》1991,(12):14-15,28
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变迁的终极因素,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也必然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和依据。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仅从生产力标准的不同层次及其内涵方面谈几点认识。 所谓生产力标准,也就是以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历史进程和各项工作的尺度。生产力标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结构。如果细分的话,它是由三个层次结构组成的。第一层次是宏观层次的生产力标准,这就是把生产力作为历史尺度的标准;第二个层次是中观层次,是指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标准;第三个层次是微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智力型劳动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人与自然)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聚合论分析,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接近重合,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有部分相交,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将是21世纪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经济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属性及其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就是智能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力、市场化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有自己的实现机制和社会条件。加强对先进生产力的研究,是一个很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系统观是从系统论角度,运用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对生产力进行研究、反思和再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生产力观,它从一个新角度阐明了生产力的定义,揭示出了生产力的层次结构规律,指明了优化生产力功能的途径,使人们对生产力的研究和认识系统化、深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未来人地关系与人口承载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晓 《经济地理》1999,19(6):41-45
本文在预测湖南省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按中方案人口,高投入粮食产量估算了2005年和2020 年粮食的供需状况,预测了不同投入水平,不同消费水平的人口承载量,并按承载力指数将全省各地市划分为富余、临界两类地区,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人口承载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应包括这四个层次:创新思维、理论成果、科学技术和科学的协作方式;相应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为:劳动主体对创新劳动本身的需要以及创新劳动的社会化对社会机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因而,我党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相关政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先进生产方式及相应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弘扬先进的人文精神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这一思路制定方针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大发展,才有人类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经济思想史学科界定及研究方法的技术性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科学方法论视角讨论了经济思想史学科及理论经济学的学科界定和研究方法的技术性要求。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作为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科界定应有范式框架的识别和限制,以实现分析技术的积累和理论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应遵循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经济学理论研究符合公理化、体系化、逻辑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要认清当代先进生产力,首先要解决方法论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先进生产力及其现代特征,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是指那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力,是由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现代价值追求、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的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20.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探寻大学特色化与就业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好地推进大学科学发展,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大学特色化与就业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落实处,就是持续创新办学特色,保证就业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