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陈文辉 《中国金融》2004,(20):48-50
中国寿险业近几年来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从1999年到2003年底,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6.6%。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截至8月份,人身险保费收入2210.85亿元,增长7.56%,其中,寿险保费1963.51亿元,意外险71.54亿元,健康保险175.8亿元。到8月末,寿险公司总资产共计9167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82%。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寿险业在经历了10年以来3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 自2003年开始增速趋缓,至2004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3228.2亿元,同比增长7.2%。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一变化呢?寿险业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呢? 一、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有效需求1.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潜力人们通常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总量、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保  相似文献   

3.
<正>在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外资人身险公司业绩表现有望继续提速,并带动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挺进。近日,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9%。其中,91家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7%,较2018年同比下降17%的增速有了质的改变。在人身险业整体保费增速回暖的情况下,外资寿险公司一季度保费增势高于中资  相似文献   

4.
2009年全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1137.30亿元,同比增长13.8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5.23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8261.47亿元,同比增长10.9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6.89个百分点;赔付支出1549.70亿元,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5.
2013年寿险业在稳中有进中实现圆满收官。一是寿险保费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1月末,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达到10048.76亿元,同比增长8.6%,相对于2012年寿险业同比4.16%的增速,基本上实现了增速的翻翻。这表明我国寿险业经过将近三年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寿险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主体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探索渠道创新,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寿险专业中介发展迅速。专业中介具有独特的机制优势,可以助力寿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寿险专业中介发展特征第一,保费收入不断增长。寿险专业中介保费收入从2016年的24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236.11亿元。第二,保费收入增速居各渠道之首。2016年以来,在人身保险公司各渠道业务中,专业中介原保费收入增速最快。2021年,专业代理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658.75亿元,同比增长65.15%。保险经纪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577.36亿元,同比增长57.17%。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784.10亿元,同比增长39.06%,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4.35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36.71亿元,同比增长16.97%,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5.38个百分点;人身险保费收入7447.39亿元,同比增长47.8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25.90个百分点.赔款和给付支出2971.17亿元,同比增长31.1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6.31个百分点.2008年经营数据显示保险业整体稳步发展,也显示人身险更多地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2016年度我国保险业:保费大涨、利润大跌(一)保费大涨2016年,中国保险业的好消息是保费规模大幅增长,预计原保费将突破3万亿元,年增长率接近30%,预计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目前的数据是:前11个月,保险业原保费收入2.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产险公司保费8294亿元,寿险公司原保费20571亿元。  相似文献   

9.
投资收益能否上升 据统计,2002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3亿元,同比增长13.6%;人身险保费收入2274.8亿元,同比增长59.8%.但另一方面,保费迅速增加的同时,投资收益却下降了.截至2002年底,中国保险业可运用资金余额达到了5799亿元,比2001年的3702亿增长了56.6%,但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却从2001年的4.3%下降到了2002年的3.14%.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监会公布的近期保费收入统计数据在业内引起了波澜:今年1至2月,全行业保费收入。743.8亿元,同比增长6.26%,而去年同期则为44.3%,落差巨大。其中财产险业务增速变化不大,人身险保费收入骤降,同比增长仅为1.9%,去年同期增速高达50.8%。特别是人身险中的主打产品寿险保费收入下降近6亿元,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首次出现了产寿险增幅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 784.1亿元,同比增长39.1%,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336.7亿元.同比增长17%:寿险保费收入6 658.4亿元,同比增长49.2%.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洗钱分子也日...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是我国寿险业发展龙盘虎踞、角逐驰骋的一年.在外资保险业的进军下,民族保险业已经觉醒.有外商将中国的寿险市场比作全球最后一个最大的宝库,那么这个市场96年的形势是怎样的呢,下面的几件大事可大致勾划出96年的中国寿险市场.1.寿险市场增长迅速,寿险业步入大发展期以中保人寿、平保、太保作为主力军的中国寿险市场上,96年全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达330亿元,继续94年来取得年增四成的市场挖掘期后,去年取得了年增近七成的超高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3年11月,全省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5.14亿元,同比增长23.57%;健康险保费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95.88%;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4.51%。  相似文献   

14.
逐鹿寿险中国寿险中小公司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中国保险》2002,(12):34-36
2001年全国寿险保费总收入为1424亿元人民币.根据今年上半年的形势预估,2002年全国寿险保费同比增长可达60%-90%,总收入为2300亿至2700亿保守估计也会上2000亿,最可能约在2500亿,同比增长达80%.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保费收入为733亿,比去年平均半年保费收入增长了约80%新华人寿保费收入为25.89亿,比去年平均半年保费收入增长了约125%.有人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寿险市场保费累计总收入可达五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人人觊觎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洪勇  张东亚  刘慧君 《上海保险》2012,(3):36-39,41
2011年,在宏观经济主动调控、增速放缓,监管政策变化等影响下,行业保费增速大幅放缓,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9699.8亿元,同比增长6.89/6,较GDP增速低2.4个百分点。2012年,预计我国寿险业将继续延续调整态势,全年行业增速在10%左右,寿险业的发展既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李书彤 《时代金融》2009,(3X):82-84
<正>中国寿险业自复业以来,呈现超高速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据统计,寿险保费收入从1982年的160万元,疯狂递增到2006年的5641.44亿元。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580.3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132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与保险业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这是一串相形见绌的数字——2011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7.9亿元,同比增长18.5%;人身险保费收入9699.8亿元,同比增长6.8%。在投资回报惨淡和保费扩张的双重压力下,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告急,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保险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保险市场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12年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8%。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保费收入5331亿元,同比增长15.4%;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保费收入8908亿元,同比增长2.4%;健康险保费收入862.8亿元,同比增长24.7%;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386.2亿元,同比增长15.6%。保  相似文献   

19.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前五个月保费收入超过6700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36.5%。保险业机构资产总额达4.4万亿,同比增长21.6%。经过行业的积极努力,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寿险业在经历了30年的较快增长后,2011年以来遭遇到很大困难。一方面,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1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8.96%;另一方面,退保金额大幅攀升,2011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四家上市公司退保金额同比增长60%。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产品形态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