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翠 《商业时代》2004,(23):54-54,58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国际金融一体化、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银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那么开创创新业务是各银行的必然选择,其中创新业务——网络银行将成为各银行发展的焦点,因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网络银行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传统银行业逐渐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其产物便是网络银行,网络银行自身的优势决定了它代表着国际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21世纪银行竞争的主体。加快推进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是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的网络银行发展中,由于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社会经济环境、立法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从详陈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开始,层层深入,提出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峰 《北方经贸》2002,(11):73-7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金融服务业的网络业务的出现。尽管网络银行只是在近十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但却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同时也给传统银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者从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变 ,论述了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清东 《商》2015,(1):174
网络银行作为新颖的银行经营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到了移动金融的形态,便捷的使用体验和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使网络银行日益受到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高潮,网络银行不断地高速发展,功能也逐渐改善,业务量也不断提高。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的步伐,网络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服务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安全、业务等问题也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互联网金融成为行业最热门话题,P2P、第三方支付、保险、基金理财、电商融资等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它的出现给了传统银行发展极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能否颠覆银行业?从银行业研究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依然十分有限,下文将为你分析一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民间资本大量进入银行业。2014年3月,我国的民营银行试点终于破冰,共有五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其中就包括两家国内新兴的纯网络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由于纯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运营模式的不同,其发展面临着更具复杂性与特殊性的风险。如何将这些风险化解,给我国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纯网络银行风险及相应监管模式的分析,对纯网络银行实施全方位、综合性的监管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芬 《商业研究》2004,(11):75-78
“网络银行”(net—Bank),是指金融机构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Internet上开设的银行。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在我国,网络银行正伴随着网络业的迅速崛起而发展。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网络银行在给银行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货币理论和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另外,由于广泛运用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银行传统的和创新的业务深入交融,网络银行业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银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竞相把目标投向新兴的网络银行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网络银行的业务规模、服务种类和用户数量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与此同时,网络银行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这限制了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我国网络银行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性质的App逐渐出现在了公众视野当中。然而,这种现象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接受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银行金融服务平台违规使用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建立与完善宏观层面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加强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督。国家应当通过加大宣传的方式提升金融消费者对于保护自身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意识,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从而促进银行业的良性发展,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它的出现给了传统银行发展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银行的规章制度不得不发生变迁。网络银行同时也对金融业的制度和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给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网络系统监管现状及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的分析,对网络银行安全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6,(5)
<正>网络银行是科技进步与金融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网络银行风险。网络银行,其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银行代表了现代银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盈利空间。然而技术的革新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经营风险。网络安全问题不断的显现和激化,使得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成为影响网银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浅论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秦 《华商》2008,(8):80-81
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在美国诞生以后,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我国也在1996年出现了第一家网络银行业务提供银行——招商银行。网络银行以其巨大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冲击着传统的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网络银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未来的若干年我国网络银行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陆源  朱邦毅 《商业时代》2005,(23):54-55
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成本、差异、信息和时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它代表着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加入W T O后中外竞争的滩头阵地。因此,准确把握网络银行的特点及优势,是制定正确有效的竞争策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对网络银行的知识优势进行阐述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中国银行业参与网络银行竞争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4.
C银行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它具有一定的港资背景。互联网企业推出金融服务或是金融机构业务互联网化,都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选取较具有代表的C银行作为案例,最后对商业银行对策方面进行总结。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之中必定得到更为宽大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我国银行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变革。网络银行业务已经越来越被民众所接受。本文在探讨中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获得了很高成就的基础之上,期望通过分析和论证提出一些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银行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银行的推广和应用在经营格局、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影响了传统银行的发展。本文以阐述网络银行经营形式为切入点,分析网络银行对我国传统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和探索推动我国网络银行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银行监管过程中的漏洞,并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网络银行逐渐显现其相对普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伴随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应运而生了大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详述了网络银行的特点,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银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银行以其快捷、创新和超越时空等优势和特点给银行和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领域将全面对外开放,国内网络银行的发展却很落后,有关的研究也少,大部分只是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全面分析网络银行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网络银行的创建和发展变得大势所趋,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将成为我国金融领域新的经营契机和利润增长点,网络银行的发展将加速银行虚拟化,促进银行服务网络向全球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