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与问题 近几年,区域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与新农村建设长远目标相比,差距还很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众多难点与问题。以七台河为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立足龙海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农村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的中心任务和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农村金融作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正规金融组织功能不全,致使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非金融组织目前处于良莠不齐,管理混乱。应当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高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8,(9):9-14,31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再度面临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正在呈现一系列以转型发展为标志的新特征。完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路,需要顺应"三农"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变化,按照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从外部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和基本公共服务,从内部引导"三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八项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国民经济整体情况和农村发展现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贯彻中央精神,大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价格部门当前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价格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市场物价稳定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增收减负的价格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履行好价格职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而是涉及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是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总体要求。具体目标、标准和工作措施都没有确定,在当前各地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步骤,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不在一个起点上,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必须找准切入点,使工作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为此,我们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英歌 《时代经贸》2014,(6):400-400,402
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分析了生活垃圾的危害,并剖析了当前河南省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以促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康巴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康巴地区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采取创新观念、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农牧民素质、开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小城镇发展等方式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邓红军 《经济论坛》2007,(18):119-12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农业产生新的变革,也广泛影响了农村的政治与文化生活。尽管目前还无法像城市信息化那样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早已渗透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相伴相随,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然要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各方深度关注的话题。福州开发区自1993年与马尾区“两区合一”以来,农村建设亦成为全区工作重心之一,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始终把农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追求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利益,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采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减轻农民负担等多种措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岢岚县是山西省最为偏远落后的地区,在现行的经济政策及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民增收困难与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下,提高金融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现状的分析,结合铜仁地区万山新农村建设实际,提出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依靠合作经营农业生产才能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和谐。合作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载体。目前,湖北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主要有能人带动、部门领办、龙头企业和农民自发四种类型,农村合作经营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思想认识不足、法律地位缺失、外部环境不佳、内部机制有待完善等因素阻碍了湖北农村合作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强化思想认识,推动立法进程,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合作组织自身管理的有效对策,试图排除这些障碍,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在山区。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区比较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的不和谐音也相伴而生,特别是城乡差距加速扩大、农民收入水平长期滞涨的状况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不安,使得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成为国内民间、政府、学界等各方面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村金融改革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需要金融的强劲支持。但是,目前全国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是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为此,本文结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要求。它是在我国具有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实力、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生产力有了飞速进步和发展的条件下提出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培育农民提高素质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新房子”建设,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是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指导下,用…  相似文献   

19.
西部贫困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通讯、住宿条件、医疗卫生、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只有经济总量的增加,没有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和生活水平等全面协调发展和提高,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很难如期实现;如果能象给我国的火车“提速”那样,给西部贫困山区发展连续“提速”几次,以赶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那么,加快落后地区的村镇建设步伐是给西部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扎实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深刻、准确领会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改善西部农民生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