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缕文心     
<正>中国是产竹的大国,更是竹文化的大国,竹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竹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因此和士大夫形成密切的关系,随着明中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兴起,竹雕得到迅速发展,有许多士大夫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竹雕创作。在知识阶层的参与和带动下成为集中体现中国近古文人审美好尚的综合。艺术竹雕在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竹雕成为一道瑰丽奇特的风景,凸显出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文人艺术理念的影响和高度,是具有纯美术和工艺美术双重性的造型艺术品种,既与各种类工艺雕刻在形式和技法上密切联系又深受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14,(8):62-63
<正>俞田,男,1969年出生,浙江嵊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根雕)传承人。早年习画,后学习木雕技艺,近年来致力于竹根圆雕人物的创作,善于从姿态各异的天然竹根中捕捉灵感,结合雕塑、陶艺等艺术手法,赋予其强烈而活泼的生命力,创作有村夫野老、顽童、美妇、俊才,乃至市井人物等一系列风格迥异的作品,成为当代竹根圆雕的代表人物,开创了竹刻艺术新天地。多年来,其作品涉及木雕、根雕、竹雕及石雕等,各类作品屡获国内大奖。其中竹根雕《江南丝竹》于2007年入选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中国工艺珍宝展"赴墨西哥等国巡回展出;20082011年竹根雕《僻处突闻儿时歌》、《喜根》、《吉祥四宝》、《十二生肖》连续四届分别入围中国嘉德现当代雕刻艺术拍卖专场;2010年在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与张伟忠联合举办竹刻艺术联展:2011年受邀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长安塔展出;2012年竹根圆雕流程示例作品(3件),在上海博物馆长期陈列展出。  相似文献   

3.
<正>王国荣,195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委员会委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曾任绍兴柯岩风景区党支部书记,陈半丁纪念馆馆长,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王国荣雕刻领域宽广,自制刀具能在竹、木、石、砖、角、牙、龟甲、葫芦、灵芝等不同材料上,游刃有余地雕刻文字和图案。从业四十多年来,他为兰亭碑林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雕刻数十方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情省力》2004,(3):42-44
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白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玉雕、木雕、石雕、泥雕、竹雕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雕刻就像立体的画,以刀为笔,以大自然所赐的天然材质生动体现质感美、雕塑美、艺术美。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是其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石雕、玉雕、木雕、竹雕……各种材质的雕刻作品缤纷呈现,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6.
《开放潮》2005,(4):51-51
竹木雕源于竹木器,从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时代开始,到竹木雕艺术独立发展并成熟的明清时代,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牙角雕,顾名思义,应为各种用兽牙、兽角制作的雕刻品,然而在收藏界,其含义则主要是指象牙和犀角的雕刻品。象牙以光洁如玉,柔韧细腻的质地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象牙雕作为一项特种工艺,在中国艺术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犀角雕在我国古代各种门类的工艺美术品中,属于既高雅又稀有的品种,与竹木、金玉等雕刻器物同为艺林珍赏之品。匏器,又名:“葫芦器”,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雕刻工艺新品种。竹木牙角匏器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  相似文献   

7.
老桩 《中国经贸》2009,(17):90-93
判断一件竹雕作品的制作年代,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考量。 首先,是先看竹雕的质地和包浆.好的竹雕材料多数只是生长三四年的竹子,纹路自然.传世的明清竹雕材质,表面颜色经过数百年的摩娑抚弄,多已向暗黄、黄褐,甚至琥珀红色转变,存世时间越长竹皮越红.  相似文献   

8.
缅甸的民间雕刻艺术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盛行于13世纪,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完美体现。缅甸的雕刻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雕饰精美,巧夺天工,常见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石雕、泥雕、漆雕等等,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在缅甸的雕刻艺术品中,木雕是最负盛名的,木雕的原材料大多选用黄洋木和柚木。雕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逐渐的改变着,最早的雕刻作品主要是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图案,此后便有了反映古代建筑、佛教寺庙、佛教故事、帝王及贵族们半世俗,半宗教生活等方面的题材的木雕作品。缅甸的雕刻师们具有…  相似文献   

9.
《东北之窗》2010,(9):72-72
梁文敏先生,自幼酷爱丹青,潜心研究与致力中国书画艺术60余年。功力深厚,修养全面,喜爱人物、山水、花乌、书法,尤其以画竹著称,闻名遐迩。梁文敏先生爱竹、画竹、师竹,与竹结下毕生之缘,人如其竹,竹如其人。他笔下的翠竹清新秀丽,给人以赏心悦目、生气盎然、栩栩如生之感,  相似文献   

10.
竹雕之笔筒     
艾鑫 《魅力中国》2010,(26):294-294
留青竹雕成为中国传统竹雕技艺的最后竹雕艺术的最后一笔。竹木牙角雕在经历了明清时期的一时辉煌之后,最后也都归于平浅单一,但那些曾经的辉煌却永久地印刻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宝库里。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06,(11):F0002-F0002
扬州工艺美术素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技艺精湛、地方特色鲜明著称于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省政府保护的45个传统工艺品种中,扬州有玉器、漆器、仿古青铜器、金银制品、刺绣、绒花、灯彩、剪纸、瓷刻、竹刻、苏裱、绢花、通草花、毛笔、红木雕刻等1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收藏明清竹雕如何辨真伪判断一件竹雕作品的制作年代,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考量。首先,是先看竹雕的质地和包浆,好的竹雕材料多数只是生长三四年的竹子,纹路自然,传世的明清竹雕材质,表面颜色经过数百年的摩娑抚弄,多已向暗黄、  相似文献   

13.
<正>俞田,1969年出生,浙江嵊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他早年习画,后学习木雕技艺,近年来致力于竹根圆雕人物的创作,善于从姿态各异的天然竹根中捕捉灵感,结合雕塑、陶艺等艺术手法,赋予其强烈而活泼的生命力,题材涉及村夫野老、顽童美妇到英雄才子,乃至引车卖浆之流、无赖帮闲之辈,成为当代竹根圆雕的代表人物,开创了竹刻艺术新天地。多年来,其作品涉及木雕、根雕、竹雕及石雕等,各类作品屡获国  相似文献   

14.
宁波博物馆“明清竹刻艺术陈列”有一件颇值得玩味的竹刻作品,它就是明代朱鹤创作的圆雕“五子戏弥勒”,为控宁波帮收藏家秦康社捐赠.  相似文献   

15.
<正>绍兴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品种丰富多彩。绍兴民间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艺人非常之多,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其中,尤以雕塑艺人最为著名,他们人数众多,从艺领域广泛,在行业中影响很大。从雕塑用材看,从艺领域有木雕、竹雕、石雕、砖雕、玉雕、铜雕、锡雕等;在木雕领域中,又可细分为根雕、古沉木雕、仿古木雕、佛像木雕、骨木镶嵌、圆雕(箍桶)等。从雕刻手法看,还有微雕、微刻等品种。再从"塑"这一工艺手法看,又有花雕、油泥堆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各有所好,宋徽宗爱石,遗有“宣和六十五石”,郑板桥爱石,其画石竹不分“一峰石六竿竹”,柳宗元以石抒情《钴姆潭西小丘记》描写奇石,玩石赏石多不胜举。安徽的灵壁石,江浙的太湖石,福建的寿山石,南京的雨花  相似文献   

17.
红木雕刻家具,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据历史记载:从明代开始,红木雕刻工艺的名师好手,已云集宫廷,制作专供皇帝使用的红木雕刻家具。后因历代皇朝的盛衰,红木雕刻工艺逐渐流传到民间。到清代末期,古朴的红木雕刻家具,逐步发展成为红木雕刻制造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解放前,涞水就有不少手艺人在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地做木器、玉器、铜器等活计。  相似文献   

18.
山有竹则清,水傍竹云秀。家居竹增色,人爱竹冶情。———王贤成青翠的竹子总给人一种新清秀丽的美感,在深山中遮遮掩掩,在小溪旁与白云辉映,雾给一种幽然的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它那种催人奋进的生命之力。人们喜爱竹子,因它能拂去人们生活中的浮躁,它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小小的竹子中蕴藏着的是无限的生机和商机,但它需要人们去认识它,需要人们去开发和挖掘它。狂风一来,它犹如一片汪洋的竹海,在向人们展示它残酷的一面,多少人在它的面前退缩不前甚至逃避,多少人在它面前触礁沉没。然而,成功永远只留给勇敢和睿智的人,…  相似文献   

19.
古猗园     
正古猗园初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1522-1573),迄今400多年的历史。园中树石布局均出自江定竹刻名家朱玉松之手.取《诗经》"绿竹猗猗"之句,定名"猗园"。古猗园以戏鹅池为中心,西面建有明代的白鹤亭,北面是石舫,又称不系舟。东面有梅花厅,其建筑和厅外花街都采用梅花图案,四周种满了梅花。荷花池中建有宋代的普同塔,雕刻精美。南厅和微音阁前,各有  相似文献   

20.
曾国海 《魅力中国》2014,(14):68-68
倡导竹产业的“全产业链”模式,意在引导竹企业生产多用性的产品,形成竹产业集团,提高对毛竹资源利用效率,探索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的集约发展模式。竹渗透到民间社会的水利、交通、建筑、文具、餐饮、乐器等物质文化的生活中,积淀定格为祖灵祭奠、舒怀叙志、寿诞庆贺的竹文化符号。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竹文化已经竹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充分调动挖掘竹产业的“软硬实力”,无疑对竹产业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