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技术差距、资源分配与后发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核,而技术差距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关键变量。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资源最优分配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方式随技术水平的提升从"生产性投资驱动"到"研发驱动"、从"模仿主导"到"创新主导"逐步转换。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区域,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与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不同。那么,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应根据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合理配置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投资与创新投资,并根据我国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二者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服务业技术进步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对服务业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且这一趋势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资本质量和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能否选择适宜方法计算体现式技术进步却直接影响估计的效果.本文假定经济产出满足CES生产技术并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测算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大小,并检验其与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垄断程度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并且在我国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高及垄断程度低的地区,其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闫彦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2):101-102
本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基本方程及电力企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论述了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这三大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井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衡量技术进步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索洛残差法”,通过研究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对于江苏医药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分别作出的贡献程度,认识到目前江苏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是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增长,为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应促进江苏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向依靠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入人力资本这一投入要素,以2004~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考察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研究表明,在分析期内,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逐步上升,主要得力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在有些年份则成小幅下降趋势,生产性服务业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和技术的潜力。东中西部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差异显著,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要想使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同时兼顾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中国25年来的GDP属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大致在9.65%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FP)。上世纪60-80年代,经济呈增长趋势,但TFP贡献要相对弱一些;改革开放后,因为理顺了经济增长的机制,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而TFP贡献更大一些,80年代后超过50%。  相似文献   

8.
杭州钢铁厂是地方骨干钢铁联合企业,在“六五”期间,基本上依靠自己积累和筹措的资金,挖潜改造,内涵扩大再生产.5年中,钢、铁、材分别比“五五”期间增长38.37%、95.41%和74.95%;实现利税3.57亿元,比建厂后前23年总和增加3.24倍.5年用于挖潜改造的资金共1.9亿元,其中生产性投资占84.81%,而项目投资新增利税为1.8亿元,占全厂利税总额3.55亿元的50.62%,平均投资利税率59.64%,所费资金在两年内收回.做到了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最近,国家经委授予杭钢“‘六五’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  相似文献   

9.
运用传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上海近十多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上海的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是靠要素的投入得到的,技术进步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在现阶段还没有出现内涵式经济增长的拐点。二是在现阶段制度变迁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的作用已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上海市场对要素资源配置比较完善。三是技术进步来源中的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相互脱节,没有达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上海经济的增长无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已由本世纪初的不足 10 %发展到现在的平均 50 %以上 ,大大超过了劳动和资本等单要素贡献之和。这就是说 ,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内涵扩大再生产 ,而不是以要素投入增加为特征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企业要获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而专业化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首要选择。一、集约经营与专业化发展1 什么是集约经营粗放与集约这两个概念 ,是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经济增长是投入、产出及技术水平三个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劳动生产率、资金装备率、资金产值率及技术水平是描述经济增长的重要参数.本文着重分析鞍钢的上述参数变化过程,并与首钢对应参数进行比较,借以总结鞍钢的经验与教训.一、关于技术进步经济学所讨论的技术进步,与通常所说引进新技术不完全一致.经济学上所说的技术进步是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果.例如采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企业中的技措及用物化劳动代替活劳动,取得了经济效益,都表现为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深刻认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正确评价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做出合理的测算,对于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强计划管理,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个宏观经济效果问题,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投入的活劳动及物化劳动与其产出的比较。其生产函数形式是: V=f(K,L) 其中K为资金投入,L为劳动投入,V为最大可能产出量。为了衡量技术进步的作用,需对生产函数中资金弹性α和劳动弹性β值进行大量计算和研究。如果把α、α值视为一个定值,是不符合实际的,并且在计算中所采用的模型及方法不同,结果也会各异。今后α、β的值必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会呈现α值提高和β值下降的  相似文献   

1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基础。但我国国有企业在其制度的改革中遇到了政企难以分开,负债率高和富余人员过多等许多复杂的困难,而这些困难的克服,如富余人员过多的解决却又进一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经济增长 判断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其标准在于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各种投入要素的支持还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支持。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支持的经济增长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不过,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它“包括:①提高装备技术水平;②提高劳动者素质;③改革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及增加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从经济增长机制看,中国25年来的GDP属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大致在9.65%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FP)。上世纪60~80年代,经济呈增长趋势,但TFP贡献要相对弱一些;改革开放后,因为理顺了经济增长的机制,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而TFP贡献更大一些,80年代后超过50%。从能耗绩效看,从1985年开始,我国的单位能源强度即能耗逐年下降,到2001年有所上升,这与我们重化工发展势头过快有关系。改革开放的20年时间,中国达到了以能源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绿色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中国省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省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这主要由绿色技术进步推动。通过对工业增长源泉的分解发现,中国省区工业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基于上述结论,并结合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计量结果,从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对外经济、壮大工业企业和加大治污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春花 《IT经理世界》2010,(16):108-108
如何重新认识经济增长的来源,是目前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率=劳动投入的贡献+资本投入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FP)。30年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竞争力帮助中国企业获得了世界分工的机会。最近10年来,资本投入的贡献也开始显现出来,借助于资本的力量,中国企业也具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可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只关注了规模这个要素,在效率和技术方面,我们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通常所说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技术进步,即通过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发挥诸要素共同。发生作用而使产出增长的过程。许多国家、地区经济起飞的事实证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据日本企副厅报告,1982~1986年,日本技术进步率为2.4%。经济增长中60%是技术进步的贡献。我国1952~1982年,技术进步率为2.95%,经济增长中仅27.80%属技术进步的贡献。电子产业技术密集度高,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十分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中型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因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文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但是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因,分析发现1995年-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丰约60%,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目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基于此,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产函数可以研究各种投入的不同组合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估计和分析生产中技术进步问题,它是用生产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组合各种投入时而带来的效益,因此它的应用将为经营决策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和理论。一、生产函数特征生产函数是表示投入要素和产出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的。设有n种投入要素,则生产函数形式为:y=f(x_1、x_2…x_n),其中x_1、x_2…x_n为投入要素,y是最大可能产出量。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迹象的不断出现和强化,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已经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这一问题判别的最重要科学依据则应该是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分析。本文采用新近发展的空间面板模型,在测度要素配置对本地经济发展直接影响效应的同时,还测度了要素配置对其他地区经济的间接溢出效应,以判别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等资源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3年间,劳动力对三次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二产业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但伴随着显著且更加严重的负向溢出效应,总效应显著为负,而对第三产业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正向总效应显著;技术进步对三次产业的促进效应均显著。由此可见,劳动力不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说"不存在有效的科学依据;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行之有效的驱动力量,但不是在第二产业而是在第三产业;技术进步才是驱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